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洞玄8月前
“除服”也称“除丧”“脱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相关介绍: 含义 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标志着丧礼的正式结束,服丧者从服丧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时间 - 不同丧服期限不同:在古代丧服制度中,根据与逝者关系的亲疏,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服丧时间各异。如斩衰一般为三年,齐衰有三年、一年等不同情况,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缌麻为三个月。守孝期满即除服。 - 特殊情况灵活处理:若遇战争、灾荒等特殊情况,朝廷可能会强制要求官员提前除服,奔赴工作岗位,即“夺情”。 仪式 - 正礼:除服时通常要举行专门仪式,一般要沐浴、更换新衣等,然后在宗庙或灵位前进行祭祀等活动,告知祖先或逝者守孝结束,此后恢复正常生活与社交。 - 从简:在现代社会,除服仪式多已简化,部分地区仅在服丧期满后,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或到逝者墓前祭扫,烧化部分丧服等,表示除服。 文化意义 - 体现孝道:除服是对传统孝道的践行与体现,通过守孝和服丧期满除服的过程,表达对逝者的敬重与哀悼,展现家族伦理和亲情观念。 - 维护社会秩序:在古代,丧服制度和除服仪式是儒家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