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55
滕王阁可以凭背诵全文免票参观,网友发来景区背序须知照片,第一条是:全文背诵从“豫章故郡”开始背。然后在下面评论说:笑死,第一条是怕你张口就是“庆历四年春”吗?这真是一个有文化的梗,源起于咱们中学要求背诵的很多课文里,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的第一句似乎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构成要素比较符合记忆的特点,于是大家最熟悉张口就来的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啥都可以“庆历四年春”,比如,庆历四年春,武陵人捕鱼为业……庆历四年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背了那么多年的庆历四年春,你有没有想过,庆历四年究竟是个怎样的年份呢?先把时间往前调一年,庆历三年夏,发生了庆历年间最有名的大事,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这场开始于庆历三年夏天的新政,仅仅持续了不到1年即宣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被弹劾,自请巡视西北,就此远离中枢,而滕子京作为范仲淹的好兄弟,也调任庆州,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代第四位君主宋仁宗的年号。庆历年间可以称为是宋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新政失败后,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贬谪,夏坚勇有本书叫《庆历四年秋》,看起来正是宋朝辉煌时候的春天实际上已如秋天……书中写到“庆历新政水过地皮湿,这场改革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的东西其实不多。但随后的那几年却成就了中国散文史上一座小小的高峰。一批因参与支持新政而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星散四方,却以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而星光灿烂。” 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倾注心血修复了岳阳楼,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记文,范仲淹虽未曾亲历此楼,只是凭借一幅《洞庭晚秋图》,展开畅想,思绪翩飞,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巧妙地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自此以后,他所倡导的这种精神境界,成为了古代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最高目标。 #滕王阁 #岳阳楼记 #范仲淹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我用丹书铁券自请和亲后抽签选妃的太子悔疯了后续》《庆历四年春皇帝下令选二十名适龄女子让太子抽签娶妻》《宁如昕姜昱宁如婉》《我用丹书铁券自请和亲后抽签选妃的太子悔疯了大结局》 #我用丹书铁券自请和亲后抽签选妃的太子悔疯了后续 #我用丹书铁券自请和亲后抽签选妃的太子悔疯了大结局 #宁如昕姜昱宁如婉赫连珩 #古言小说推文已完结推荐 庆历四年春,皇帝下令选二十名适龄女子,让太子抽签娶妻。 抽签前一天,我带着祖传丹书铁券进京,只为将自己的名签从中取出。 【皇上,臣女愿前往北戎和亲,不参与太子妃甄选。】 不是我不知好歹,而是我重生了。 前世太子抽中了我,我也如愿成为万众瞩目的太子妃。 大婚当日,我的庶妹伤心欲绝离家出走,被山匪轮番侵犯。 洞房花烛时太子得知消息大怒,将这笔账算在我头上。 他偷偷将衣不蔽体的我扔进军营,让我加倍奉还庶妹所受的伤害。 我沦为军妓,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好肉,孩子流了一个又一个。 第十八次怀孕时,我的身体彻底撑不住,衣衫不整地死在了士兵身下,一尸两命。 重活一世,我决定放弃抽签的机会,即使嫁到有去无回的北戎,也不愿意再与他有任何纠葛。 可他却不乐意了,宁愿率兵亲征,也要将我抢回..... 【点→"#黑岩故事会",嗖索口领『 23434』看荃文】23434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1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古文观止》打卡Day156|岳阳楼记 读《岳阳楼记》,如见范仲淹以“岳阳楼”为凭抒“忧乐”之志,字里行间满是对“洞庭雄奇、岳阳楼大观”的盛赞,对“迁客骚人、因景悲喜”的体察,更有对“古仁之心、济世为民”的推崇,道尽宋代士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担当,以及对“先忧后乐、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 ✅ 开篇破题:以“重修”立缘起 文章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起笔,先叙友人贬谪背景,继而写其“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治绩,顺势点出“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举措,以及“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记缘由。再铺陈岳阳楼之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以“前人之述备矣”收束景物概写,转而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设问引出下文,既交代了写作的来龙去脉,又埋下“景异情殊、探求真谛”的伏笔,气势雄浑且引人入胜。 ✅ 中间析理:以“悲喜对照”明本质 文中紧扣“览物之情”展开双重对照,层层推进意蕴:先绘悲景悲情——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楼者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尽显迁客骚人因己遭贬谪、触景生悲的心境;再绘喜景喜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浮光跃金,登楼者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展露其因景顺遂、暂忘烦忧的愉悦。在“阴与晴”“悲与喜”的鲜明对比中,直指“迁客骚人之情皆以物喜、以己悲”的局限,继而引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核心追问,为后文揭示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铺垫,逻辑清晰且感染力强。 ✅ 结尾立论:以“忧乐”升主旨 文末以“嗟夫”发端,直面“古仁人之心”的本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而推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核心主张,点出“进亦忧,退亦忧”的恒定担当。最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明确古仁人的价值追求,再以“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表达同道相求的期许。结尾由景物描写、情感剖析升华为政治理想的抒发,既收束前文悲喜对照的脉络,又将个人情怀升华为“心怀天下、济世安民”的博大胸襟,尽显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与担当,振聋发聩且千古流传。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