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婆婆已经做得很好了 儿媳妇还是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 因为公婆和儿媳之间不是纯粹的家人关系 而是需要社交的社交关系 顶多类似于亲密的亲戚关系 例如: 上班累了一天回来了 和公婆在一起还得时时刻刻讲礼貌 工作累不开心的时候 不想笑不想说话 还要向着公婆挤出笑脸 不能浪荡着一张臭脸 让公婆觉得你整天面无表情 谁欠了你的钱的脸好像在给他们脸色看 有时你只想在沙发躺着刷手机看电视 但如果这时候正在做家务做饭 你不去打下手帮忙躲进房间 问题就来了 公婆婆老公觉得你不懂事 平时在家也不能很随意的穿衣服 不能当公婆面和老公吵架 不能撒娇 儿子儿媳太亲密有的老人也不高兴 不能买公婆单方面觉得浪费钱的东西 不能吃一堆零食和饮料 不能早上起来不叠被子 不能睡懒觉 不能叫外卖 不能不吃他们辛苦做的饭 不能不打扫卫生不能训斥孩子 不能独立教育孩子 事事得考虑老人的感受 你想过没有这毕竟是她的家 就像亲戚在场 是不可能像只有老公孩子在一起那么自在的 有人会说 能长期朝暮相处的人唯有真心相爱但婆媳真心相爱真心相待 虽然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也有可能有点难 男人自己先想想 能不能和丈母娘老丈人真心相爱吧说白了 男人不也一样 不愿意和丈母娘老丈人长期住在一个屋檐下 生活即便丈母娘什么都做 那你认为 你儿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愿意呢 你儿子不愿意是因为他没道德吗 凭什么儿媳就该愿意 说得难听点 别说公婆了 很多人连亲爹亲妈都不愿意住一起住一起也吵架 区别只是和亲妈更随意些 而且不幸扯老公和自己妈吵架 今天吵架明天就亲亲热热逛街了 以后也不会放在心里 没有后遗症 但是和婆婆吵架就没那么简单了 很容易从吵架变成家庭纠纷#婆媳关系 #婚姻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6
结婚第四年,用亲身经历劝你:和婆婆同住,真的请三思! #妈妈的带娃记录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婚前&孕前的我: “别跟婆婆住?”我听了好多这样的劝告。 但我想,人心换人心,我做个好儿媳,再难相处的婆婆也能被感动吧?我肯定能把婆媳关系处成母女关系,其乐融融! 生孩子后的我: 现实,真的给我上了一课。 理想中:科学育儿,其乐融融。 现实中:❌你觉得要科学喂养,她觉得“以前都这么喂大的”; ❌ 你要培养好Xi惯,她一句“孩子还小”就全部打破; ❌ 你委婉地提个建议,自己心里先上演了八百场内心戏:“老人家辛苦带娃,我还挑刺,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那种感觉就是: 心里堵了一块大石头,压得你喘不过气。 你需要同时兼顾三个人的情绪: 1. 婆婆的情绪:怕说重了寒了老人的心,她毕竟任劳任怨。 2. 老公的情绪:那是他亲妈,你说一句,他心里可能就不舒服了,家庭和谐的大旗你不能丢。 3. 孩子的认知:你还得在宝宝面前,努力维护奶奶“好奶奶”的形象,教他尊重长辈。 Zui后,所有人都觉得“我们都在按你的方式来带孩子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种沟通中的疲惫、迁就和小心翼翼,已经快把你的正能量耗光了。 💡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代人: · 育儿观念的激烈碰撞 · 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 · 爱的方式的天壤之别 写给和我一样处境姐妹的心里话: 1. 别自责,这不是你的错。 婆媳同住的磨合,远比想象中艰难。感到“难受”是正常的情绪,不是你做得不够好。 2. 放弃“完~美儿媳”的包袱。 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合理的坚持不是错,为了表面和谐一味压抑自己,终会爆发。 3. 老公的角色至关重要。 尽量让老公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情绪的垃圾桶”或“夹心饼”。很多话,由他这个亲儿子去说,效果会好十倍。 4. “边界感”是和谐的基石。 哪怕是同住一个屋檐下,也要努力建立彼此的边界。尊重彼此的空间和方式,求同存异。 Zui后,真心建议: 如果条件允许,和婆婆住之前,请务必“慎重考虑”。这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在更合适的距离里,更好地彼此尊重和相爱。 经历过的人才懂,那种“心里堵得慌”却又无处诉说的感受。 🍎论区留给姐妹们,一起抱团取暖,倾诉一下你的故事吧…🤱💕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