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人格障碍,尤其是以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为特征的个体中,共情能力的缺失是一个核心的障碍。这种缺失并不是一时的情绪迟钝,而是一种深层的心理结构障碍,使得个体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情绪、需要与边界。 因为无法真正“进入他人内心”,这类个体往往只能建立一些功能性或工具性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的亲密关系往往不是基于共情、理解与情感连接,而是基于以下几种模式: •利用型:通过关系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投射型:将自己难以处理的情绪,如羞耻、无力、愤怒,强加到他人身上; •镜像型:借助他人的反应(比如赞美、顺从、崩溃)来维持自我认同感。 这也意味着他们很难体验到一种深层次、无条件的爱——无论是给予还是接收。他们所能感知的,是他人的功能性价值,而非情感本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状态不仅令人困扰,更令人空洞。他们不能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亲密,也就很难发展出具有内涵的、丰富的人格结构。 当人生的意义始终建立在控制他人、回避脆弱、操控情境时,个体内在便缺乏一种“滋养型”的情感来源。 最终,这会形成一种看似“能量感很强”、实则情感体验极度浅薄的存在方式。他们可能以为掌控一切,但其实被情感深度彻底剥夺。 这一切的逻辑,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真正让我们被卡住、被困住的,其实不是这些行为逻辑本身,而是我们自己过往没有被疗愈的创伤。 当你还带着童年或成长过程中的伤口,你就很容易在NPD式的人际互动中,被拉回那个“努力想要被爱、被理解、被承认”的情境。 这时候就算你明知道他们在操控、在引诱、在故意“装傻”,你也难以完全抽身,因为你内在还在期待一次“补偿”。 但当你一个一个地去处理、照见、疗愈自己的伤口,你就会突然发现: 他们的那一套——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演了。 情绪不再被牵引,是因为你不再需要从他们身上“验证”什么; 不再上钩,是因为你早已不需要他们来“承认你是谁”。 你会开始觉得,他们不仅不“强”,甚至有点可笑、无聊、低级。 不是因为你轻视他们,而是因为你终于明白: “我不再需要从一个情感空洞的人身上讨要深度。” 这时候,你就自由了。 #心理咨询 #npd #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虐待疗愈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1
#婚姻#反家暴#告别 #NPD 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NPD人格?就是自恋型人 格障碍,和这种人在一起真的是会要命的 这种人格其实在西方的话,被认定为精神病。 他们会无休止的控制和打压你,贬低你。 比如说我前夫,他曾经说:我是他所有认识的女性朋友和女朋友里面长得最丑的最矮的一个!然后让你的精神完全处于被操控的状态。 他们不会说有理由的去打击你,冲你发脾气,而是那种没有原由的。 可能上一刻还是好好的,但是下一刻就会立刻爆发,让你觉得摸不着头脑。上一次他家暴我就没有任何理由的突然家暴! 长期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的话,真的会出现身体上的毛病。比如说我之前跟前夫没分居之前,就有严重的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甲状腺功能障碍! 分居以后和离婚以后,这些病都没有了或者变好了! 任何时候他们只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且在任何的场合他都希望别人关注到他,他要把控全场。但事实上很多这种类型的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本事,我前夫也是这样的,在外面找不到存在感,但是在家里就是窝里横,打老婆和孩子!有一次旅游,孩子没有回应她,当场把我女儿的平板电脑摔得稀巴烂! 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也不会反思。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把责任推给你。前夫自己出去嫖娼、出轨,把病带回来他还说是因为我不讲卫生导致的! 拥有这样的伴侣,你的婚姻绝对是完全不会幸福的。根本就没有幸福可言,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感情。所以我们在这类人的身上也不要太有圣母心,也不要有同理心,同情心。让他们自生自灭就可以了。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2
00:00 / 1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9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