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集#梅花 宋 王安石#古诗新解 王安石的这首《梅花》,短短二十字,却如同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勾勒出梅花的神韵,更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的开篇“墙角数枝梅”,描绘出梅花生长在墙角的姿态。墙角,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暗示着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与孤寂。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凌寒独自开”,梅花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绽放。“凌寒”二字,不仅点明了寒冬的时节,更凸显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毅品质。“独自开”,则展现出梅花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在冰天雪地中,万物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绽放,这份坚韧与执着,令人心生敬意。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进一步描绘梅花。远远望去,洁白的梅花与雪融为一体,难以分辨。但诗人却能“遥知”那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暗香传来。这“暗香”,是梅花独特的香气,清幽淡雅,若有若无。它不同于浓烈的花香,需要用心去感受。以雪喻梅,不仅突出了梅花的洁白无瑕,更通过“暗香”,展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雪虽洁白,但没有香气,而梅花却在洁白的外表下,蕴含着淡雅的香气,这正是梅花的独特之处。 王安石笔下的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人。诗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即使在艰难的处境中,依然坚持操守、追求正义的决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就像梅花面临严寒的考验一样。此时,我们应如梅花一般,坚守内心的信念,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动摇。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散发出属于自己的“暗香”。 梅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在平淡中坚守高洁。让我们从王安石的这首《梅花》中汲取力量,以梅花为榜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古诗词 #古诗背诵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空灵之笔描绘出春山静夜的幽深意境。 以下为逐句赏析: 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 字面义:人声静寂之时,桂花悄然飘落。 · 深层意:“闲”既指人世的清闲,更暗含心境空明。桂花细微飘落本不易察觉,唯有心静如水之人方能感知,凸显物我两忘的禅境。 第二句:夜静春山空 · 字面义:深夜静谧,春山仿佛空无一物。 · 深层意:“空”字双关,既写山峦在夜色中视觉上的空濛,更指向佛家“色即是空”的哲学观,展现宇宙的虚静本质。 第三句:月出惊山鸟 · 字面义:明月升起的光华惊动了山中栖鸟。 · 深层意:以动写静之典范。月本无声,却能“惊”鸟,反衬出夜色之浓、山谷之寂。光影的倏忽变化打破混沌,暗喻禅机顿悟的瞬间。 第四句:时鸣春涧中 · 字面义:鸟儿不时在山涧中发出鸣叫。 · 深层意:断续鸟鸣与永恒寂静形成辩证关系。声音消逝后更显虚空,如同钟磬余音涤荡心灵,最终归于宇宙的本来寂静。 整体哲学意境: 全诗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的微妙动态,构建起“静-动-静”的宇宙韵律。王维以画家对光影的敏感与禅者对生命的观照,在二十字中创造出一个圆融的意境闭环:一切声响终将沉淀,所有瞬间皆归永恒,这正是中国艺术“空灵淡远”美学与佛家“动静不二”思想的完美融合。#古诗词 #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鉴赏 #国学启蒙 #幼儿古诗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