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前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口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今天把当年那段“找太监稻、配鸳鸯谱”的狂野岁月,跟你们撸一遍:一碗白米饭背后,三系法育种的故事。 一、第一幕:1953,我被发配山区教遗传学 大学毕业,别人进大医院、大实验室,我分到湖南安江农校——地图上都快找不到的小山沟。 那时一亩水稻三百来斤,老百姓饿得慌,我也饿得慌。 我暗下决心:要让亩产跳高,先得让水稻“生娃”生得比别人多。 二、第二幕:1960,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勾了我的魂 校门外,我撞见一株“姚明稻”:十个穗,每穗一百六七十粒,而普通稻只有一百粒。 我乐疯了,连夜给它系红绳,像给女朋友套戒指。 第二年把它的后代种下去——傻眼,高矮胖瘦全跑出来了,完全不是复制粘贴。 孟德尔半夜托梦:傻小子,那是天然杂交,不是纯种! 我瞬间开窍:自花授粉的水稻想增产,必须“去雄留雌”,搞人工杂交! 三、第三幕:1964,放大镜+镊子,稻田里“捞太监” 7月太阳毒,我黑得反光,蹲在田里找“雄蕊太监”:花药不开裂、瘦小、惨白,抖也不掉粉。 我媳妇邓则心疼,挽裤腿一起捞。 16天,1.4万株,筛出5株“真太监”——这就是第一批天然雄性不育株。 我如获至宝,盆栽、秋播、春播,两年下来发现:用它做母本,人工杂交结实率能到80%! 1966年,我发了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国家科委九局发公函:此人要保护! 于是文革爆发,我反而成了“重点保护动物”,光明正大搞科研。 四、第四幕:1970,“野败”登场,剧情大反转 三系配套卡壳:栽培稻里根本找不到100%保持不育的“保姆”。 我半夜睡不着,一拍脑门:近亲结婚没前途,找野的! 11月23日,学生李必湖在三亚沼泽里发现三株野生“太监稻”,花药细如头发,碘化钾不染蓝——花粉全败育。 我给它起名“野败”,意思是“野生雄性败育”。 第二天,用65朵小花跟栽培稻“闪婚”,最后只收到3粒种子——比钻石还金贵。 1971年,我把这3粒无性扩繁成46株,稻田里终于出现100%不育的方阵。 “野败”细胞质带不育基因s,核里纯合rf rf,天生太监,完美!它的出现,为三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关键突破口。 五、第五幕:1972-1973,全国大协作,三系配齐 我把“野败”当妈,上千个品种当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