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37: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谁最爱你 凌晨三点,我抱着发烫的额头在出租屋里翻来覆去,朋友圈刚发完一句“好想喝碗热粥”,手机就震个不停。第一条是闺蜜的轰炸:“地址发我,外卖马上到!”第二条是男友的消息:“开门,我在楼下。”第三条是妈妈的语音,带着浓浓的鼻音:“要不要妈现在赶高铁过来?”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白天和同事争论的话题——“谁最爱你?” 有人说,最爱你的人是伴侣,因为他要陪你走过余生漫长的路。就像我男友,这个平时连浪漫都不会的理工男,此刻正顶着寒风站在门口,手里拎着退烧药和保温桶。他笨拙地给我量体温,把粥吹凉了一勺勺喂我,嘴里还念叨着“早就让你多穿点,偏不听”,眼底却满是藏不住的担忧。他不会说甜言蜜语,却会在我加班到深夜时,默默在公司楼下等我;会在我抱怨工作不顺时,耐心听我吐槽,然后帮我分析问题;会把我随口说的喜好记在心上,在生日时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份爱,是陪伴,是守护,是融入柴米油盐的踏实。 也有人说,最爱你的人是父母,因为他们的爱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毫无保留。就像我妈妈,她总是那个最“唠叨”的人。天冷了,她会一遍遍提醒我加衣服;吃饭时,她会把最好的菜都夹到我碗里;我远在他乡工作,她每天都会发微信问我“吃了吗”“睡好了吗”。有时候我会觉得烦,会敷衍地回复她,可当我生病时,她第一个想到的是跨越千里来照顾我;当我受委屈时,她会说“累了就回家,妈养你”。这份爱,是牵挂,是包容,是无论走多远都能回头的港湾。 其实,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最爱你的人,不是某个特定的身份,而是那些把你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用行动温暖你的人。是闺蜜在你难过时,放下一切来陪你;是同事在你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是陌生人在你淋雨时,递过来的一把伞。 我们总在寻找“最爱”的定义,却忽略了爱从来不是一场攀比。父母的爱如大山般厚重,伴侣的爱如溪水般绵长,朋友的爱如阳光般温暖。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从不孤单。 所以,不必纠结谁最爱你。不如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也用力去爱他们。因为被爱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而那些爱你的人,也正在等待着你的回应,等待着你告诉他们:“我也很爱你。”#每日分享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汐沫2周前
凌晨三点的朋友圈与枕边的脱发:这届年轻人,正在用熬夜透支青春 凌晨三点,她在朋友圈晒出深夜独酌的酒杯,配文“自由万岁”;同一时刻,隔壁房间的男友对着电脑屏幕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头顶的灯光照亮散落键盘的几根黑发。 二十出头的年纪,她把昼夜颠倒成了生活常态,饮食更是随性到极致,有时一天一餐,用咖啡和零食填补胃的空虚。直到身体发出一连串警报——疲惫感如影随形,脸色暗沉得像蒙了一层灰,才想起用中药调理早已失衡的内里。而她身旁的男友,同样深陷“熬夜漩涡”,区别是她能在白天补觉,他却要顶着昏沉的脑袋挤上早高峰地铁,强撑着完成一天的工作。当她拿出男友的照片,镜头里几乎光秃的头皮让人心脏一沉,那不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刻下的“透支账单”。 我握着药方,反复叮嘱生活饮食的规律,从几点入睡到三餐定时,字字句句都想化作他们耳边的警钟。可看着他们点头时眼底的倦意,又忍不住叹气——道理他们都懂,只是在“年轻”的滤镜下,总觉得身体能扛过所有任性。 这届年轻人,总把“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当玩笑,把“三餐不定,全靠外卖”当常态,却忘了身体从不会说谎。那些被忽略的作息、被敷衍的三餐,终会以脱发、疲惫、免疫力下降的方式,一点点讨回来。 面膜敷不平熬夜留下的暗沉,中药调不好作息失衡的根基,年轻从不是透支身体的通行证。 你在凌晨三点追逐的自由,正悄悄变成枕边掉落的黑发、体检单上的异常指标。别让“我还年轻”,成为日后躺在病床上最悔的那句“早知道”。作息规律不是束缚,是给身体的温柔铠甲;三餐定时不是麻烦,是对抗岁月的底气。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
00:00 / 06: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