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一跤之重:从杨振宁看老人跌倒的致命风险——“跌倒”,这一看似偶然的意外,却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伤害致死的首因,被称作“生命的最后一跌”。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经历,便为这份风险写下了鲜活注脚。 2022年,杨振宁在百岁生日宴后独自前往洗手间时不慎跌倒,导致脊椎骨裂,足足住院治疗85天。即便他身体基础良好,此次意外仍留下了长远影响——妻子翁帆此后不得不严格限制其见客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漫长的康复过程更凸显了高龄老人跌倒后的脆弱。 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4000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这一本应最安全的场所。跌倒对老人的伤害远超皮肉之苦,尤其易引发髋部、股骨等部位骨折,这类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危害极大:高龄老人常因基础病多面临高手术风险,而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又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65岁以上老人股骨颈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可达50% 。 跌倒的风险藏在多重隐患中。生理层面,肌肉流失、平衡功能减弱、视力下降等衰老带来的变化,让老人步态稳定性显著降低;环境层面,家中湿滑的地板、昏暗的照明、突兀的门槛等“隐形陷阱”无处不在;更有部分老人不愿承认机能衰退,忽视行动风险,进一步放大了意外可能 。 事实上,跌倒完全可以预防。遵循“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的十二字口诀便能筑牢防线:居家环境上,床边装小夜灯、浴室安扶手、地面铺防滑垫,清除通道障碍;身体养护上,通过单脚站立、太极拳等练习增强肌肉力量与平衡能力;心态与照护上,老人要接受衰老规律、放慢行动节奏,家人则需做好安全提醒与隐患排查 。 一次跌倒可能改写老人的晚年生活,甚至酿成家庭悲剧。守护老人安全,不妨从排查家中第一个隐患、提醒一次“慢一点”开始。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1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7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