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原创《凤求凰》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全诗和解读 读者:星落诗海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解读: 以“凤求凰”为喻,暗藏身份与情感的双重张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为百鸟之王,常象征男性的尊贵与不凡,“凰”则为凤的配偶,代表女性的美好。司马相如以“凤”自比,既暗示了自己虽暂处困顿(当时他依附临邛县令),却有不凡之才;以“凰”喻卓文君,既赞其美貌(“有艳淑女”),又暗指她是与自己匹配的“良配”。 “求”字贯穿全诗,直接点出主动追求的姿态。首章“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既写自己如凤般四处寻觅知音,又暗含对卓文君“非她不可”的执着——此前“无所将”(无匹配之人),遇她之后便认定“升斯堂”(走进她的世界)。 层层递进的情感:从渴望到倾诉,再到对相守的迫切 初见的魂牵梦绕:开篇“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尽初见时的惊艳与思念的煎熬。这种不加掩饰的直白,打破了古代礼教对情感表达的束缚,尽显热烈。 求而不得的焦灼:“室迩人遐毒我肠”一句尤为传神——“室迩”(住所相近)与“人遐”(难以接近)形成强烈对比,写出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毒我肠”三字将思念的煎熬具象化,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撕心裂肺。 对相守的大胆畅想:诗中不仅写“交颈为鸳鸯”“共翱翔”的浪漫画面,更直抒“得托孳尾永为妃”的愿望(“孳尾”指鸟兽交配,此处暗指结为夫妻),甚至提出“中夜相从知者谁”(愿深夜相伴,不顾他人眼光),在封建礼教下,这种对自由爱情与亲密关系的渴求,极具反叛精神。 以琴传情的背景,让诗歌成为“行动的宣言” 司马相如作《凤求凰》时,正是在卓文君家中以琴弹奏,诗歌的每一句都像是对着卓文君的“隔空喊话”。例如“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直接点出琴声即心声,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