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0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担保人必看!签字后要承担这些风险!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为他人担保的情况屡见不鲜。出于情面或对风险认知不足,不少人轻易在担保合同上签字,却不知这一纸签名可能让自己陷入重重困境。担保绝非简单的“签个字”,签字后担保人需承担诸多风险,务必谨慎对待。 民事责任:债务“连带”上身 担保方式主要分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若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到期还不上钱,债权人可直接要求担保人偿还全部债务。比如甲向乙借10万,丙作连带责任担保,甲到期未还,乙就能找丙要这10万,丙不得拒绝,责任与债务人相当,风险极大。 一般保证虽要求债权人先找债务人追偿,债务人财产不足时才找担保人,但存在例外,像债务人下落不明、财产不够等情况,债权人可直接要求担保人还款。即便最终由债务人偿债,担保人也可能因诉讼等耗费时间精力。 财产风险:资产可能被处置 涉及抵押、质押等物保时,担保人提供的房产、车辆等财产,在债务人违约后可能被债权人依法处置。例如丁用自有房产为戊的贷款抵押担保,戊逾期不还,银行就能申请法院拍卖丁的房产偿债。 就算没有物保,在连带责任保证里,担保人没足够现金还债,其名下存款、车辆等财产也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一般保证中,债务人财产不足时,担保人财产同样面临查封、拍卖风险。 信用风险:影响个人征信 担保行为会记入个人征信报告,若被担保人逾期或违约,担保人征信可能显示“担保逾期”“代偿”信息,导致自己贷款、办信用卡受阻。而且频繁担保或担保金额大,会降低信用评分,即便被担保人按时还款,金融机构也可能因潜在风险提高担保人贷款门槛或利率。 法律诉讼风险:卷入纠纷耗时耗力 债务人违约,债权人可能把担保人告上法庭。担保人要参与诉讼,提供无过错证据,否则可能担责,诉讼还可能产生律师费、诉讼费等额外支出。若担保人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合同可能因条款、财产权属等问题引发纠纷,进一步增加风险。 降低风险有妙招 要审慎评估被担保人信用,了解其还款能力和历史信用;明确担保方式与范围,优先选一般保证,限制担保金额和期限;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措施;定期关注债务履行情况,督促还款;签合同前咨询专业法律意见,避免隐性风险。 担保是严肃的法律行为,签字意味着担责。切勿因一时情面或利益诱惑盲目签字,理性评估、合法合规,才能避开“替人还债”的坑。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