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问心无愧 坦然前行 弘一法师的经典语录, 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一切皆过眼云烟,努力了,尽心了,珍惜了,得失看淡,就问心无愧,坦然前行,你若不伤,岁月无恙。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怀和明白。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要时,天地都是你的。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是因为债还清了。前世不欠,今生不见,今生相见,定有亏欠。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了你;缘散,我看见你在人群中。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如果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果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不要害怕失去,你所失去的,本来就不属于你,也不要害怕伤害,能伤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数。繁华三千,看淡了即是浮云,烦恼无数,想开了就是晴天。你以为错过了就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了一劫,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你信不信有些事,老天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得到了未必是福,失去的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尽则散。人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不用回头看,也不要批判那时候的自己。要始终相信,所走之路,所遇之人,所留之遗憾,都是应该经历的。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可以谈天气,说日月星辰,花开花落,只是不要说人是非。不要去触碰人间的纷扰,只是纯粹的感受人间的美好,拒绝琐碎的对话,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你会渐渐明白,失败不算什么,因为它好过你曾经主动的放弃。撒谎不算什么,因为它好过你曾经愚蠢的隐瞒。被甩不算什么,因为它好过你抢先分手还以为占了多大便宜。我们学会了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多么不堪,我们学会了了解别人,才知道别人多宽容。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有思想的人。能忍受孤独的人,是有理想的人。遇事能屈能伸的人,是有胸怀的人。处事从容不迫的人,是个淡定的人。经常微笑的人,是有头脑的人,看透天下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欺骗过你的人,会替你生病;欺负你的人,会替你受苦;打压你的人,会替你遭殃;不还你钱的人,会替你挡灾。#道家文化 #古人的智慧 #我的花园世界 #随时随地标记一下 #火影忍者手游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9: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知识分享 #每日分享 #知识科普 #哲学与人生 国学经典:读《菜根谭》——自悟自得,方为真悟真得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菜根谭》中的这句话,以一种深刻的洞察,揭示了自我觉悟与自我满足的重要性。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那些依靠别人的解释和指导而明白的道理,即使有所领悟,仍然可能带有迷惑,总不如自己亲自领悟来得透彻明白;而那些依赖外界环境和条件而产生的兴致和乐趣,即使有所收获,也难以持久,总不如自己内心产生的满足感来得平和安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和满足应当来自内心,而非完全依赖外界。 在修身养性方面,这句话提醒我们,外界的指导和建议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自身的反思和领悟,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觉醒。我们常常会从他人那里听到各种建议和忠告,但如果我们不加以思考和内化,这些知识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改变我们的内心。因此,要善于倾听自己的内心,通过静心冥想、自我反思等方式,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真正的觉悟。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外界的评价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情绪和想法。当我们因为他人的赞美而感到高兴时,这种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因为它依赖于外界的认可;而当我们因为内心的满足而感到幸福时,这种感觉更加持久和平和。因此,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能够带来内心满足的事物,如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帮助他人后的成就感等,而不是一味追求外界的名利和物质享受。 在学习领域,这句话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学习过程中,老师和书本的教导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索,那么这些知识很难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勇于提问、积极探索,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工作中,这句话提醒我们,职业成就和满足感不应仅仅依赖于外界的奖励和认可,而应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热情和对工作的热爱。当我们因为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感到自豪时,这种满足感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成长,而非单纯的物质奖励。因此,要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在工作中投入热情,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价值实现。 《菜根谭》的智慧,恰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修身养性、生活选择、学习探索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注重自我觉悟和自我满足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能够从内心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7
【心(脑)的六种思维过程】 【原文摘录】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提要】本条论述了心、意、志、思、虑、智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释义】首先由心承担接受事物之职;心感知事物后,根据记忆产生意念,称为意;意念积累之后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称为志;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称为思;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推理、预测,称为虑;经过深思远虑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称为智。这种思维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 【举例说明】 结合日常生活中“计划周末学做蛋糕”的小事,就能清晰理解这段话,每个阶段对应如下: 1.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你刷到蛋糕教程,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到讲解,这些外界信息被大脑接收、处理,这个能感知并接纳信息的“大脑核心功能”就是“心”。 2. 心有所忆谓之意:看完教程后,你心里一直惦记着“学做蛋糕”这件事,脑海中反复浮现蛋糕的样子,这个对这件事的初步记忆、念想就是“意”。 3. 意之所存谓之志:惦记了两天后,你明确告诉自己“周末一定要动手试试做蛋糕”,把模糊的念想变成了坚定的想法,这个留存下来的确定目标就是“志”。 4.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确定目标后,你开始琢磨“家里没有烤箱怎么办?”“淡奶油买动物性还是植物性?”“步骤太复杂要不要简化?”,围绕目标思考各种可能的变化和解决办法,这就是“思”。 5.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琢磨完细节,你进一步预想“如果烤的时候温度太高会烤焦吗?”“新手打发蛋白会不会失败?”“万一做砸了要不要提前准备备选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做长远考量,这就是“虑”。 6.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综合所有思考和考量后,你最终行动——提前网购小烤箱、选易打发的淡奶油、先看3遍教程记熟关键步骤,顺利完成了蛋糕制作,这个结合考量、妥善处理事情的能力就是“智”。 #医路前行 #上热搜 #中医 #石家庄承安堂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