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0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6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静秋读书 静秋带你走近云南———西南联大名人:朱光亚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任中国科协主席; 1994年,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 1996年5月,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9年1月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 朱光亚早期主要从事核物理、原子能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朱光亚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第二年转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怀揣掌握尖端技术为国效力的决心,朱光亚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核物理专业深造,1949年秋取得博士学位。 1950年春天,朱光亚拒绝美国邀请,自筹经费,毅然回国。用实干践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的誓言。 在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初创阶段,面对技术空白和人才匮乏的困境,他迎难而上,毅然承担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设计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2004年12月,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 #朱光亚星 #读书 #创作灵感 #创作者扶持计划 @DOU+小助手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