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以拟人手法刻画柳树柔美,将春风比作剪刀,创新描绘春日生机。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借江边柳色烘托少女情思,双关“晴”与“情”含蓄表达爱恋。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客舍青青柳色新”以新柳点明送别时节,柳与“留”谐音暗含挽别之意,展现盛唐离别豪情。 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写柳枝繁茂,后两句“永丰西角荒园里”隐喻才子不遇,托物言志。 李商隐《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对比春柳繁华与秋柳凋零,以柳荣枯喻人生盛衰,抒发命运无常之叹。 高鼎《村居》。 “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二月柳树与春烟交融的田园景致,儿童放纸鸢增添生活情趣。 苏轼《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以柳喻人,“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写其清秀风骨,寄托怀才不遇之愁。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借边塞杨柳抒戍边哀怨,春风不度玉门关凸显荒凉与思乡。 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柳暗花明喻困境转机,成为哲理名句。 杨万里《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写初春柳色浅黄,水中柳影与枝条相映成趣,捕捉自然灵动之美。 这些诗词通过杨柳意象,融合自然观察与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文艺类散文创作(二) 二、语言:文艺类散文的质感外衣 (一)语言的风格特征 席慕容式:温柔细腻的诗意表达 席慕容的语言如 “月光下的溪流”,细腻、柔和且充满诗意。她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如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用 “仓促的书” 比喻青春的短暂,简洁却充满画面感;又如 “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禅意》),语言质朴却带着温柔的力量,能瞬间击中读者内心。 三毛式:自由洒脱的江湖语调 三毛的语言带着 “撒哈拉的风沙气”,自由、洒脱、充满生活气息,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充满生命力。她写沙漠中的生活:“我们煮汤,放很多洋葱,香得整个沙漠都在晃”(《撒哈拉的故事》),用 “晃” 字形容香气的弥漫,生动且充满想象力;她写与荷西的爱情:“荷西问我:‘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我说:‘看得顺眼的,千万不要太帅,看得顺眼的,性格好的’”,语言直白如日常对话,却尽显真实与洒脱。 龙应台式:理性深情的思辨语言 龙应台的语言兼具理性的思辨与感性的温度,既有 “手术刀般” 的精准,又有 “春风般” 的柔软。她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语言平实却充满思辨,理性的表述中藏着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思考中落泪。 丁立梅式:温暖治愈的烟火语言 丁立梅的语言如同 “冬日里的暖阳”,充满市井烟火气与治愈力。她善用生活化的词汇,描写寻常日子里的小美好:“菜市场的番茄红得发亮,像一个个小灯笼;卖豆腐的阿婆,豆腐切得方方正正,白嫩嫩的,透着一股子清香”(《暖爱》),语言质朴无华,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热气腾腾;又如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内心的丰盈与安宁,像一株植物,安静地生长,不慌不忙”(《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语言温柔,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李娟式:鲜活灵动的荒野语言#创作者扶持计划 #每天跟我涨知识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