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72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7
国画青绿山水是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以下从其分类、发展历程、技法和艺术价值方面详细介绍: 分类 - 大青绿山水: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夺目,如李思训父子的作品,展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 小青绿山水: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色调清新淡雅,在体现青绿山水特色的同时,兼具水墨的韵味。 - 金碧山水: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施以金粉,使画面更加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发展历程 -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中逐渐独立出来,出现了青绿山水的雏形,如北朝敦煌莫高窟壁画、东晋顾恺之的画作中都有所体现,但对山水形象的刻画较为古拙。 - 隋唐:青绿山水迎来第一个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今传世最早的青绿山水画作。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了“大青绿”风格,使画面富丽堂皇。 - 两宋:南宋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将青绿山水与文人画的“气韵”相结合。此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画史上的标志性作品。 - 元代:钱选与赵孟頫为青绿山水的变革做出巨大贡献,在继承宋的技法和审美的同时,画中文人意趣日渐浓厚。 - 明代:青绿山水发展呈现多元化,仇英将院体画技法与传统青绿山水技法融合,董其昌等画家则为青绿山水的发展开拓了新可能。 - 清代:文人画主导地位更牢固,“四王”、萧云从等画家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融合了诸家技法、风格,蕴含文人笔意。 绘画技法 - 勾勒:用线条勾勒出山水、树木、房屋等物体的轮廓,要求线条流畅、有力,富有变化。 - 皴擦:用于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大青绿山水皴笔较少,小青绿山水则相对较多,常用的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等。 - 上色:先以赭石等颜色打底,再根据需要层层叠加石青、石绿等颜色,注意颜色的浓淡、层次和过渡。 艺术价值 - 审美价值:青绿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表现手法,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历史价值:不同时期的青绿山水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 文化价值:青绿山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追求和谐、宁静的精神境界。#国画山水 #国画教学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国画青绿山水是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以下将从其历史发展、分类、技法和艺术价值这几个维度展开介绍: 历史发展 - 起源与初创:一般认为青绿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始于隋朝的展子虔,其《游春图》是早期青绿山水的代表,为青绿山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发展与成熟: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使大青绿山水、金碧山水达到成熟,形成了勾线填色、浓丽重彩的基本特色。 - 风格演变:唐中期王维等文人尝试创新,使青绿山水出现含蓄清润的风格。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大青绿山水的杰出代表。南宋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使青绿山水画风复兴。 - 传承与变化:元代赵孟頫、钱选等继承青绿山水画法,各有创新。明代仇英、张宏等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开创了新格局。清代“四王”等也对青绿山水有所传承和发展。 分类 - 大青绿山水: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夺目,如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作品以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  - 小青绿山水: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色调相对淡雅,温蕴俊秀,在元、明、清三朝较为盛行。 - 金碧山水:是大青绿山水的一种,重在金碧辉煌,在青绿设色的基础上,用泥金勾勒轮廓、皴纹等,使画面更加华丽。 绘画技法 - 勾线:以细腻、规整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结构,要求线条流畅、挺拔、富有表现力。 - 皴擦:通过不同的皴法表现山石的质感、纹理和明暗变化,如斧劈皴、披麻皴等,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 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色,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层层渲染,还会配合赭石、朱砂、泥金等颜色,使色彩更加丰富和谐。 - 渲染:包括分染、罩染等技法,通过多次渲染,使色彩过渡自然,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 艺术价值 - 审美价值:青绿山水以其鲜明的色彩、精美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 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 历史价值:不同时期的青绿山水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为研究中国美术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画教学#国画山水#跟我一起学国画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国画青绿山水是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以下从其分类、发展历程、技法和艺术价值方面详细介绍: 分类 - 大青绿山水: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夺目,如李思训父子的作品,展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 小青绿山水: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色调清新淡雅,在体现青绿山水特色的同时,兼具水墨的韵味。 - 金碧山水: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施以金粉,使画面更加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发展历程 -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中逐渐独立出来,出现了青绿山水的雏形,如北朝敦煌莫高窟壁画、东晋顾恺之的画作中都有所体现,但对山水形象的刻画较为古拙。 - 隋唐:青绿山水迎来第一个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今传世最早的青绿山水画作。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了“大青绿”风格,使画面富丽堂皇。 - 两宋:南宋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将青绿山水与文人画的“气韵”相结合。此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画史上的标志性作品。 - 元代:钱选与赵孟頫为青绿山水的变革做出巨大贡献,在继承宋的技法和审美的同时,画中文人意趣日渐浓厚。 - 明代:青绿山水发展呈现多元化,仇英将院体画技法与传统青绿山水技法融合,董其昌等画家则为青绿山水的发展开拓了新可能。 - 清代:文人画主导地位更牢固,“四王”、萧云从等画家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融合了诸家技法、风格,蕴含文人笔意。 绘画技法 - 勾勒:用线条勾勒出山水、树木、房屋等物体的轮廓,要求线条流畅、有力,富有变化。 - 皴擦:用于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大青绿山水皴笔较少,小青绿山水则相对较多,常用的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等。 - 上色:先以赭石等颜色打底,再根据需要层层叠加石青、石绿等颜色,注意颜色的浓淡、层次和过渡。 艺术价值 - 审美价值:青绿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表现手法,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历史价值:不同时期的青绿山水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 文化价值:青绿山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追求和谐、宁静的精神境界。#国画教学 国画山水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