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2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备课札记:让龚自珍与少年对话 备《己亥杂诗》时,总卡在“如何让孩子懂龚自珍的孤独”。往届只说“他盼变革、盼人才”,可孩子们眼里,清末的沉郁像隔了层毛玻璃,再用力讲,诗里的呐喊也落不到心上。直到翻学情分析见“能关联《示儿》”,忽然破防:何不让诗人跨时空“开口”? 重改教案时,把“悟诗情”环节拆成了“跨时空对话会”。先让孩子们当“提问者”,对着课件里龚自珍的画像写纸条:“您看到鸦片害百姓,为什么不继续做官?”“您说要‘不拘一格’,可我们现在选班长还看分数,怎么办?”纸条收上来,有些问题稚拙,却戳中了诗的内核——原来孩子懂“忧”,也懂“盼”。 接着我扮演龚自珍“回信”:“辞官不是放弃,就像‘落红护花’,我仍在写文章唤世人醒;你们选班长时,若能看见不爱说话却爱帮人的同学,便是‘不拘一格’了。”话音刚落,有孩子举手:“我想到陆游‘王师北定’,他和您一样,都没等到梦想实现!”这话让课堂静了静,再齐读“九州生气恃风雷”时,节奏里多了些不一样的郑重。 原来备课不用硬灌“家国情怀”,架一座跨时空的桥,让诗人与少年对望,诗句里的赤诚,自会顺着对话流进孩子心里。这趟备课“破防”,破的是旧思路,走的是让古诗“活”起来的新道。 需要我基于这个“跨时空对话”的核心设计,再补充一段课堂互动的具体场景描写吗?这样能更直观地展现环节落地效果。#已亥杂诗课件 #已亥杂诗教案 #已亥杂诗公开课 #每日分享 #大数据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1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