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3
00:00 / 1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6
00:00 / 1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4
00:00 / 26: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7
唐朝有个出名的酷吏叫来俊臣,想整治同僚周兴。他没直接动手,反而假装请教,笑着问:“要是有人死活不认罪,该怎么办?” 周兴一听,得意地说:“简单!烧一口大瓮,让人蹲进去,保准问什么招什么!” 你猜怎么着?来俊臣立马指着眼前那口烧热的瓮,对周兴说:“兄台,那就请你先入此瓮吧?” 你看这反转——自己出的招,最终套回了自己身上。“作法自毙”这四个字,被这故事演得明明白白。 不过今天咱们不是光讲历史故事。大家发现没有?还有一个成语,逻辑跟“请君入瓮”特别像,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路。 那就是咱们传统文化里常说的——“如法炮制”。 都是“用其人之法”,一个走向害人,一个走向助人: “请君入瓮”,是用权谋“炮制”冤狱,结果身败名裂; “如法炮制”,是从伊尹熬制汤液、张仲景立方法则,到李时珍编录《本草纲目》,千百年来所守的“法”,是洗尽杂质的洁净心,是精益求精的工艺线,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敬畏,也是“修制务精”的承诺。 为什么差这么多? 核心只有两个字——初心。 “请君入瓮”的初心是算计,所以“法”成了伤人的工具; “如法炮制”的初心是成全,所以“法”成了传承的桥梁。 那些带膻味的羊肉、发苦的生地黄,正是通过“如法炮制”,才化浊扬清、提味增香,成为既好吃又有用的食材——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法”的真正用意。 所以我想对所有从事这门手艺的朋友说: 咱们手中的炮制技艺,不光是技术,更是心术。学“如法炮制”,不只要“按规矩来”,更要“心里装着人”;不只要手法准,更要内心纯。 要时刻拿“请君入瓮”当镜子——别让“法”丢了初心,变成背离本意的工具。 只有守住这份“心法合一”的初心,才能让这门流传千年的手艺,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活水。 你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为了守住这份“法”、护住这颗心,而特意多花过功夫?欢迎在评论区跟我聊聊!#知识分享 #养生#李冠军@央视网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1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4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08
00:00 / 09: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1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8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