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 在郑州市钱塘路和大同路交叉口,有一块“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碑的背面刻着:1938年2月14日,日军对此处平民进行轰炸,炸死炸伤我无辜同胞500余人……特此勒石,永志不忘。 1938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日机15架从安阳起飞,分3批轰炸郑州,轰炸机在人口稠密的大同路、火车站、北乾元街一带接二连三投下60枚炸弹,炸死炸伤无辜同胞500余人。 当时,郑州虽然没有沦陷,但这次大轰炸对于郑州,几乎是毁灭性的。 自铁路开通以来,郑州占尽地利,吸引了周边众多客商,商业极其发达,数百家商号林立。但经过轰炸,平汉、陇海两铁路运输中断,最为繁华的火车站附近大同路和一马路一带落弹尤多,华安饭店、五洲旅馆等被炸为焦土。 此后,轰炸几乎成了常态。 1938年5月13日,凌晨5时,日军再派飞机18架,飞到郑州上空,投弹97枚,目标为大同路、德化街、南菜市街等商业区及住宅区,位于南菜市街的美国人开办的华美医院及天主教堂也被炸,死64人。 9月14日,日机12架上午11时狂炸郑州,投弹100多枚,几十名难民被炸死。 1941年农历正月初八,日机8架又来轰炸,管城区北大街20多人丧生。 据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河南分署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2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军机共轰炸郑州174次。 日军多次轰炸后,郑州人烟稀少,商店、客栈纷纷倒闭,一时间百业萧条,满目疮痍。 200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河南商报社倡议、郑州雕塑壁画院设计、黑眼睛视力健康工作室、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河南淇县中阿工程有限公司捐助的“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在郑州市钱塘路和大同路交叉口揭幕。最后两张图是郑州德化街福寿街一带轰炸后的惨状,由美国记者哈里森 福尔曼在1943年拍摄的。#郑州 #牢记历史 #抗日 #城市记忆 #历史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92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下关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位于中山码头口袋公园下关电厂旧址里。 纪念45位在--中遇难工人的纪念碑,也是南京最早设立的一座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国民政府首都电厂副工程师徐士英等54名员工,奉命维持供电,继续留在电厂。12月13日,日军进城后,发电所内挤进大批逃难人群,兵荒马乱,气氛恐怖。徐士英考虑到无法正常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留守员工的安全,便下令熄火停机,并带领工人避入英商和记洋行蛋厂内。12月14日,日军冲进蛋厂,将包括电厂工人在内的数千难民押至煤炭港江边拘禁。12月18日子夜,日军将难民分批用机枪轮番扫射,下关发电厂47名工人中的两名工人中弹,但是幸存,其余45人均不幸去世,据《下关发电厂工人运动史》记载,当时被日军抓去的电厂工人中,有两名工人死里逃生,其中一位名叫崔省福。据他回忆,12月15日夜里,他们已经两天没吃没喝,又饿又冷,脚站在潮湿泥泞的江滩上已经冻得失去知觉,大家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也不知有多少挺机关枪,啪啪地对我们开火,顿时人们惊叫起来,一颗-从我胳肢窝打进去,从后背穿出来,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倒下去就不知道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天才蒙蒙亮,抬头向岸边看看,没有看到一个鬼子,于是忍着疼痛,爬过无数个死人逃了出来。” 1946年,民国政府为了纪念遇难的45位工人在厂门口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于1947年4月17日首都电厂厂庆19周年时落成,最早的纪念碑选址于下关发电厂大门口花圃,“高耸之纪念旗杆的石础兼作纪念碑,刻有45位遇难工人的姓名及由首都电厂厂长陆法曾撰写的碑文”。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该碑被移至电厂的生活区,重新立碑著文。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8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