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蓝关街办林家河村 位于蓝田县城东南,距县城3公里处。东与胡家巷村接壤,西,南与泘沱村相连,北与何家村相望, 两村相距二里。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80米。有环山路贯通全村西北到东南,出行方便。原名为梁家河村。当时村中有梁、袁两姓人。清朝时期,林姓人从林家村迁来,在此繁衍生息,梁姓后来迁居白鹿原,从此村名改为林家河。土改前土地565.5亩,随着经济的发展,修路征地7.5亩、向阳医院征地28亩、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占地60亩,现有土地470亩。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村85户、284人。2013年,138户、515人。姓氏6个:林、 袁、徐、李、马、王。以林姓为主。20世 纪30年代,徐姓由新寨村迁来,李姓20世纪50年代从辋川迁来,马姓从黑龙江迁来,王姓20世纪90年代末从辋川迁来。 村里有古庙两座:一座为清朝光绪年间修建的林泉寺,有上殿、下殿共六间殿堂,上殿神像20世纪 50年代破除封建迷信时已被搬掉,下殿已毁。另一座为村北小河边的一间菩萨庙,塑像已不存在。村中有两株千年古柏,树高约12米,经1999年1月12日测量,东边柏树周长2.51米,西边柏树周长2.5米。20世纪被西安市政府建档挂牌予以保护。 村民普遍重视教育事业,20世纪30年代前村中有私塾,之后村里办学校,校址为林泉寺的上殿、下 殿。1950年,学生最多时达70多人,教师3人,学生来自本村及周围的三个村,村民尊师重教,如蓝田县樊家村贺克仁老师在村小学执教40余年,辛勤耕耘,从而获得村中几代人的尊敬。在他1995年90岁大寿 时,他的学生及部分村民敲锣打鼓赶赴县城为其祝寿。#我的乡村生活 #农村老家 #乡愁记忆 #乡村守护人 #从小长大的地方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阿拉山口,绝非是寻常之地。其独特的地形由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两座雄伟山脉挤压而成,仅留下一条宽约20公里的西北-东南向狭窄通道。当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席卷中亚戈壁后,涌入这条狭窄走廊,瞬间被“狭管效应”剧烈压缩加速,风速陡增!这里曾记录到瞬时风速高达55米/秒,远超17级强台风——其威力之猛,不仅行人难以立足,甚至能将火车车厢掀翻!一年之中,超过180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当地流传着“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冬季严寒更是严酷,-36℃的低温叠加11-12级狂风,风雪扑面如刀割,构成了极具破坏力的复合型极端环境,“中国风库”之名当之无愧。然而,这看似“狂暴肆虐”的风,实则是世界级的绿色能源宝藏!阿拉山口的优势在于风能资源不仅异常丰富,其年有效风速时数超过6500小时,而且开发效益显著——风电开发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约30%。作为中国第二大陆路口岸,阿拉山口的物流枢纽地位极其突出。2024年,其单一口岸的年过货量占据了新疆16个口岸总和的87%!更令人瞩目的是,利用此地充沛的风力发电,每年可减少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为全球环境贡献了一份巨大的“绿色资产”,将大自然的狂暴力量转化为了宝贵的生态财富。#阿拉山口#新疆九大风区之一阿拉山口#房车旅行#房车生活#阿拉山口口岸 #17级超强台风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1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2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2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9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3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