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哥6天前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 名称由来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因关中地区自周代以来被称为“秦”而得名,又因早期演出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也称其为“西秦腔”“山陕梆子”。 • 历史沿革 :秦腔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有形成于秦代、唐代、明代等观点。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三次到北京演出,使秦腔在北京舞台占据重要地位。民国时期,改良秦腔潮流兴起,西安易俗伶学社等团体对秦腔进行了全面改革。 • 唱腔音乐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处。其音乐分欢音和苦音,欢音腔欢乐明快,苦音腔深沉哀婉。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板胡为主,武场基本使用打击乐器。 • 角色行当 :秦腔的角色体制有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生、净行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凉,旦角唱腔委婉细腻、婉转流变。 • 代表剧目 :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如《春秋笔》《和氏璧》《玉虎坠》《长坂坡》《三娘教子》《柜中缘》等。 • 表演特色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演员极重工架和特技,形成了趟马、拉架子、担柴、喷火、梢子功等富有特点的表演模式。 • 文化影响 :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2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2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