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初学写作观察很重要 观察:写作的第一粒种子 初学写作的人常陷入一个困境:提起笔,脑中一片空白,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其实,不是生活缺少素材,而是我们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观察,是写作的第一粒种子,只有让这粒种子在生活的土壤里扎下根,文字才能长出枝叶,开出花来。 观察不是“看”,而是“看见”。“看”是漫不经心的扫视,是公交车上对邻座乘客的匆匆一瞥;“看见”则是带着心思的凝视,是能捕捉到他袖口磨出的毛边、手指上沾着的墨渍,甚至从他微微蹙起的眉峰里,读出一丝未说出口的疲惫。这种“看见”,是把注意力从“整体”聚焦到“细节”的过程。就像我们看一棵老槐树,若只说“树很高大”,文字便干瘪无味;但若是留意到树干上被虫蛀出的小洞、树皮裂缝里嵌着的半片枯叶,以及枝桠间那个用塑料布和干草搭成的简易鸟窝,这棵树便有了故事,有了让人驻足的理由。 观察要带着“感官”去体验。写作的素材,从来不止于视觉。清晨推开窗时,空气中混杂的泥土腥气与槐花香,是嗅觉的观察;路过早点铺,油锅“滋滋”作响的声音与老板洪亮的吆喝声,是听觉的观察;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糖糕,指尖传来的温热与外皮的酥脆,是触觉与味觉的观察。这些感官的碎片,是文字的“质感”所在。初学写作时,不妨试着做一个“感官记录者”:吃午饭时,别只顾着低头扒饭,去尝一尝妈妈炒的青菜里,是不是比昨天多放了半勺醋;走在路上,去听一听不同鞋子踩在水泥地上的声音,皮鞋是“噔噔”的清脆,运动鞋是“噗噗”的沉闷。当这些感官细节被记在心里,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会变得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观察更要带着“思考”去沉淀。生活中的细节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珠子,思考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看到小区里的流浪猫在垃圾桶旁觅食,有人会觉得“真可怜”,但带着思考去观察,会发现它总是在固定时间出现,警惕地环顾四周,却对放学路过的小朋友格外温和——或许它曾被人类善待过,或许它也在努力适应着与人类共存的日子。这种思考,让观察跳出了“记录”的层面,有了温度和深度。初学写作,不必急于下笔,不妨先把观察到的细节记在本子上,再问问自己:“这背后藏着什么?”“如果我是它,会有什么感受?”当思考与观察结合,文字便不再是简单的场景复刻,而是对生活的解读与表达。#写作技巧 #成人散文 #报纸副刊 #香红教写作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