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偏安 南宋偏安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江南重建宋朝(定都临安,今杭州),放弃收复北方故土,仅维持淮河、秦岭以南地区统治的政治局面。 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 - 政治妥协:长期与金、蒙古等政权议和,以割地、纳贡换取和平,军事上以防御为主。 - 经济繁荣:专注开发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如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古代顶峰,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 文化鼎盛:理学成熟、宋词发展至巅峰(如辛弃疾、陆游),科技也有突破(如活字印刷术推广),形成独特的“江南文化”风貌。 南宋偏安虽以政治妥协为代价,却在经济、文化、民族格局等层面深刻塑造了中国历史走向,核心影响可概括为三点: 1. 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南宋全力开发江南,使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核心,农业(占城稻推广)、手工业(丝绸、瓷器)、商业(纸币“会子”流通、海外贸易繁荣)均远超北方。这一格局基本延续至今,奠定了南方长期作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基础。 2. 文化与科技的巅峰传承: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期”,理学(朱熹)成为此后近千年的官方哲学,宋词(辛弃疾、李清照)、文人画达到艺术顶峰,科技领域(活字印刷术普及、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武器改进)的突破直接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同时,市民文化兴起(如勾栏瓦舍),让文化更贴近普通民众。 3. 军事防御与民族格局的塑造:南宋长期以防御为主,催生了成熟的城防体系和火器应用,但“以和避战”的国策也加剧了民族政权间的对峙。最终,其与金、蒙古的互动,间接为蒙古统一中国、建立元王朝铺平了道路,也促使后续王朝更重视北方边疆的治理。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高炳宏7月前
宋金交锋:改写历史的壮烈篇章 宋金战争,又称宋金交兵,发生在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是指宋朝为抗击金军南攻、收复失地与金朝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战争。 话说那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在军事上却总有点力不从心。金国呢,崛起于北方,兵强马壮,野心勃勃。 宋朝这边,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武将地位不高,军队战斗力相对较弱。而金国,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对宋朝的富庶之地那是垂涎三尺。 宋金战争年表: 1125年-1141年,金朝灭亡北宋,宋高宗建立南宋,依靠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吴璘诸将抵御住了金军的入侵。到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宋朝向金朝称臣,承认淮河秦岭以北属于金朝。 先说宋徽宗赵佶,这主儿沉迷书画艺术,对国家大事没太走心。还有宋钦宗赵恒,接手了个烂摊子,面对金兵没啥好法子。 金国那边,完颜阿骨打勇猛善战,他带领金国铁骑一路南下。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也是金国的猛将,个个都不是善茬。 公元 1125 年,金国分两路大军南下,那气势真是吓人。一路攻太原,一路逼汴京。宋朝这边一开始还心存侥幸,以为能讲讲和。 可金兵哪管这些,很快就打到了汴京城下。宋徽宗吓得赶紧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宋钦宗倒是想抵抗,可朝中大臣们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抵抗,乱成了一锅粥。 关键时刻,李纲站了出来,组织军民抵抗金兵。一时间,汴京城里军民一心,居然挡住了金兵的进攻。 可宋朝的求和派占了上风,答应了金国苛刻的条件,割地赔款。金兵这才暂时退兵。 但金国哪能就此罢休,公元 1127 年,金兵再次南下,一举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掳,这就是耻辱的“靖康之变”。 这场战争,对后世的影响那可太大了。宋朝从此一蹶不振,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 经济重心也彻底南移,南方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文化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出现了一大批像岳飞这样的抗金英雄。 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总之,宋金交锋这段历史,充满了血与泪,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咱得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日子,可别让悲剧重演!#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历史古迹 #历史知多少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高炳宏7月前
隆兴北伐:壮志未酬的历史悲歌 一、时代背景 公元 1162 年,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力图改变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决心北伐,收复失地。此时的金朝,在经历了多年的征战后,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力有所削弱。 宋孝宗继位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肃清秦桧余党。并且启用主战派人士张浚,并且准备发动北伐。 就在宋孝宗积极准备北伐的时候,此时宰相史浩说道:“内修政事,外固疆圉,上收人才,下裕民力,乃选良将,练精卒,备器械,积资粮,十年之后,事力既备,苟有可乘之机,则一征无敌矣。“这个方法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方法,但是被急于一雪前耻的宋孝宗拒绝。 二、主要人物 .宋孝宗 赵昚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恢复祖宗基业,重振大宋雄风。在位期间,他积极整顿内政,任用贤臣,为北伐做了充分的准备。 .张浚 是当时主张北伐的重要将领。他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坚定的抗金决心,但在战略决策上也存在一些失误。 三、北伐经过 隆兴元年(1163 年),宋军兵分两路北伐。东路军由李显忠率领,迅速攻克灵璧;西路军由邵宏渊指挥,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内部矛盾却逐渐凸显。李显忠与邵宏渊不和,邵宏渊不仅不配合李显忠的作战计划,甚至还在关键时刻按兵不动。 金军抓住宋军的破绽,发起反攻。宋军在符离遭遇大败,损失惨重。这次失败给北伐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宋孝宗的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四、后世影响 隆兴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让南宋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此后更加注重军事改革和防御体系的建设。 其次,这次北伐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民间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抗金呼声。 再者,隆兴北伐也促使南宋与金朝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双方最终签订了《隆兴和议》,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然而,从长远来看,隆兴北伐的失败也让南宋失去了一次收复失地的重要机会,使得南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 隆兴北伐,是一段充满悲壮与遗憾的历史。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梦想,却最终在现实的困境中折戟沉沙。但它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历史古迹 #历史影像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5
叶嘉莹先生第64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什么呢?这首词写的是临安,就是杭州元宵节的繁华。南宋已经偏安于一隅,没有一点点再收复失地、反攻回去的念头了,就耽溺于歌舞繁华了。西湖是个美丽的地方,向远方可以遥望山外有着青山,而且建有许多美丽的楼台,歌舞管弦日日不休。 临安是南宋的都城,现在南宋的君臣再也不想去反攻,不想去收复失地,不想把徽宗、钦宗迎回来了,就安于南方的安乐。当每年正月元宵佳节的时候,大家都出来庆祝,人们都沉醉在这种享乐之中。可是稼轩不是这样的人,稼轩出生在山东,他在山东起义打地下游击,然后投奔到南宋,他的愿望就是要反攻回去,把他的家乡山东收复。可是来到南宋以后,他的愿望完全落空了,他曾写过一首小词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现在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我当年有万字的平戎策,稼轩不是空口说白话,他写的《九议》《十论》把行军用兵作战的种种的方法、我方跟敌方的虚实的形势分析得非常透彻。 你要看一看稼轩的文集,那种忠义、那种奋发、那种谋略真是让人钦服。可是他一辈子都落空了,因为南宋君臣宴安鸩毒,没有人再想回去了。 #辛弃疾 #叶嘉莹 #诗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知识创作人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75
00:00 / 09: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