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7月前
“众志成城”是一则富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其故事和含义如下: 成语故事 “众志成城”这句成语,原作“众心成城”,出自《国语·周语下》。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末年的一段往事: 周景王为了个人行乐,不顾国家财力和百姓的负担,想要铸造一口特别大的钟。这一决定遭到了大臣单穆公的劝阻。单穆公认为,铸造大钟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从政治、经济和音乐艺术等方面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然而,周景王没有听取单穆公的意见,反而请来了司乐官州鸠,以为他会支持自己的决定。 不料,州鸠也不同意铸造大钟,他认同单穆公的观点,认为铸造那么大的一口钟没有必要。然而,周景王一意孤行,坚持铸造大钟。一年后,大钟终于铸造完成。那些惯于说奉承话的乐师们纷纷向周景王表示祝贺,称赞大钟的声音和谐美妙,超越了世间一切带响的东西。 周景王听了十分高兴,得意地对州鸠说:“现在大钟造成了,而且大家都说声音很好听,很和谐,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州鸠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大王此言差矣!那些人说钟声美妙动听都不是真的,而是奉承您啊!现在因为造钟搞得财用匮乏,民众疲惫,没有不怨恨的,我不认为这钟声是和谐的。况且,凡是百姓拥护的、赞成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反对的、抵制的,就注定要失败。所以有一句谚语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众一心,就像城墙一样牢不可破;众人的舆论力量,就像烈火一样可以熔化最坚硬的金石。周景王没有听取州鸠的忠告,最终因劳民伤财而失去了民心,导致国家陷入了动荡。 寓意讲解 1. 团结一致,力量无穷: •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像城墙一样,虽然由一块块砖石砌成,但一旦组合起来,就变得坚不可摧。 •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还是个人挑战,只要人们团结一心,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 2. 民心向背,决定成败: • 成语故事中的州鸠指出,百姓拥护的事情容易成功,百姓反对的事情则容易失败。这体现了民心向背对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的重要性。 • 领导者应当顺应民心,倾听民意,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推动事业的发展。 3. 警惕独断专行,尊重意见: • 周景王的故事告诫人们,独断专行、不听劝阻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在决策时,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来自基层和群众的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21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3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7
00:00 / 2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