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1年前
鹦鹉螺:海洋中的奇异珍宝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它共有2属、6种,具有卷曲的珍珠似外壳,成年鹦鹉螺一般都不超过20厘米。最大可达26.8厘米,鹦鹉螺的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这种结构使得鹦鹉螺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海洋环境。此外,鹦鹉螺还具有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且无晶状体,无墨囊。 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这种独特的形态使得鹦鹉螺在海洋中独具一格,成为海洋生物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区,马来群岛、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鹦鹉螺为暖水性动物,生活适宜水温为19-20℃,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基本上是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它们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以此来固定自己的位置。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它们通过腕部的触手捕捉猎物,然后将猎物送入口中。 鹦鹉螺还具有独特的气体调节能力。它们的外壳由横断的隔板分隔出三十余个独立的小房室,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间)房室就是动物体居住处。当动物体不断成长时,房室会周期性地向外侧推进。在外套膜后方则分泌碳酸钙与有机物质,建构起一个崭新的隔板。在隔板中间,贯穿并连通一个细管,得以输送气体(多为氮气)进到各房室之中。 2属6种全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水生动物。 鹦鹉螺在古生代几乎遍布全球,但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存在着六种鹦鹉螺。鹦鹉螺作为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奇妙的动物 #动物科普 #探索新奇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