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人3月前
今天推荐的书是陶行知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言迟,面缓,心静,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很多时候,你越是急躁、焦虑、指责,越是难以起到教育的效果。而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言迟,面缓,心静。当你管住嘴、稳住情绪、放下焦虑,安静地守护着孩子的成长,那么家就会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恋的对象。这样孩子也在这份润物无声的滋养中,自然地向阳而生,带着底气逐梦而行,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关于让教育在深思中沉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颗糖”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先生在担任校长期间,曾目睹一名男生手持砖头正要砸向同学。他没有厉声呵斥,而是先立刻制止了男生的行为,让其到办公室等候。回到办公室后,他掏出第一颗糖递给男生,温和地说:“你比我先到,很守时,这颗糖是奖励你的。” 男生闻言一愣,原本紧绷对立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松动。紧接着,他又递出第二颗糖:“你很尊重我,我一制止,你就立刻停手了,这颗也该给你。” 随后,第三颗糖被送到男生手中,陶行知肯定地说:“我知道你是看不惯同学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听到这里,男生终于主动承认了错误。陶行知随即拿出第四颗糖,郑重地说:“知错能改,这是最可贵的,这颗糖送你。”有实验证明: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负责沟通与思考的杏仁核活跃度会骤降40%以上。被火气冲昏头的时候,说出口的往往会是伤人的话。所以说,“延迟评判” 既是父母自我情绪的缓冲带,也是孩子和父母相互信任的重要途径。先生的这四颗糖充分地展示了何谓 “言迟”:没有无休无止地说教和指责,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审视,让他自己反思自己进步。这种 “迟”,不是消极的回避,而是积极的 “蓄力”——言语的力量只有在理解中沉淀出来的,才能引发教育的共鸣。所以迟缓的言语并不代表着教育的缺位,而是用“空白”为教育留出空间。让想法在安静里自然地冒出来,让道理在共情里走到心里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留白”,其实都藏着强大的力量,即使是没有立刻说出口,教育的效果最终也能在时间里慢慢显出来的。本文章来源于帆书
00:00 / 08: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最好的教育,就藏在你的人生里。父母活成榜样,孩子才会追光而行 如果你是个妈妈,一定要看这段话: 最好的教育,就藏在你自己的人生里。 全球首富马斯克说:“我的母亲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于我母亲的培养,和她特立独行的品行。” 他的母亲梅耶・马斯克 76 岁仍在 T 台绽放,饱受9年家庭暴力之苦,却培养出3个亿万富翁。分享3段她很有力量的话。她说: 直到31岁,我才带着3个孩子从不幸的婚姻中逃脱。一切清零,从头再来。从31岁我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为什么 30 岁就要感到焦虑呢?你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我 72 岁了,我也才刚刚开始。” 她还说:“你不需要感到焦虑,你只需要砥砺前行。如果任何人让你感到焦虑,那就让他滚出你的生活。” 她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见,你在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孩子眼里,你深夜书桌前的专注,你面对困境时的不放弃,你年过中年仍敢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 这些比任何道理都有力量。要知道,你都不行动,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行动呢? 梅耶说:“行动越早,痛苦越小。” 别总说 “等孩子长大我再追梦”,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是给孩子最生动的教材。毕竟,父母活成榜样,孩子才会追光而行。 加油,姐妹!如果你想了解她更细节的努力过程,去看看她的自传《人生由我》,无论你是处于焦虑迷茫还是事业上升期,反复读来,总能让你触动内心、汲取能量。 永远相信,人生可以不断重启,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家庭教育 #父母成长 #马斯克 #智慧人生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2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父母真正能为孩子做的只有三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活好自己。 如果你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你怎么去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呢? 如果你自己都过得每天都不开心,你怎么去滋养你的孩子呢? 你有一瓶水才能滋养孩子,半瓶你都没有水,那你就没有办法去滋养孩子。 很多家庭最大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没有笑声。 孩子对我们的第一需求是物质需求和开心愉悦的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啊,你首先要把自己活好。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第二件事呢是陪伴孩子长大。 我想和你重新理解一下这几个字啊,是陪伴孩子长大,不是督促他快点长大或者拔苗助长。 什么是最高效的陪伴呢? 我以前说过啊,我觉得就像啦啦队一样,孩子做的好或者不好,我们都要为孩子呐喊助威。 这样孩子才能把自己的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这叫做陪伴。 那我们能为孩子做的第三件事呢,是我们有一个好身体。 等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去拼事业的时候,他不会因为我们的身体分神。 你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父母身体不好,先不说他能不能帮我们我们需要付出多少额外的精力,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发展呢? 说到这里啊,如果你已经三十五到四十岁了,我建议啊你去做一个胃肠镜的检查。 为了你也为了你的孩子,还有啊一定要定期锻炼,好吧,这是我们真正能为孩子做的三件事儿。 别整天瞎忙着,看着他学习干点正事吧。#求热门求评论 #家庭教育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