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7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马一赛5月前
古诗《春日》(朱熹)赏析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这首诗表面上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 指晴日,点明天气,给人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之感,让人心情愉悦。“泗水滨” 点明地点,“寻芳” 点明主题,即寻觅美好的春景。一句之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 “泗水滨” 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 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为诗歌增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 “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边光景” 逆承首句 “胜日寻芳”,写寻芳的结果,描绘出观赏春景时获得的初步印象。“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从一草一木一石上做细碎描写,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给人以整体的、开阔的美感。 第三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 “识” 字承首句中的 “寻” 字。“等闲识得” 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 借指春天,将春气、春景形象化、拟人化了,把 “识” 字落到实处,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熟悉和亲切感,仿佛春风拂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末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此句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近承 “东风面”,远承 “无边光景”,运用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 “总是春” 收绾,落到 “春日” 的主题上。 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其诗常将自然观照与哲学思考结合。此诗表面写春游,实则可能作于南宋偏安时期,通过“泗水寻芳”寄托对中原文化正统的追慕,以及对“仁心流行”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此诗被誉为“寓理趣于形象”的典范,既有唐诗的意境美,又具宋诗的理趣美,展现了朱熹作为思想家与诗人的双重才华。#古诗词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