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5
00:00 / 1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2
H言1天前
荷兰硬抢中国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你可能没听过它,但你坐的汽车、用的手机里,大概率有它的“身影”。而这场风波的核心,是中国公司和荷兰政府的控制权之争。今天用3分钟给你讲明白前因后果。 首先得搞懂,安世到底是块什么“香饽饽”?这家公司前身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来成了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隐形冠军”。小到手机充电,大到汽车车载系统,都离不开它的芯片。2024年它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了近两成份额,宝马、华为这些巨头都是它的客户。更关键的是,它全球八成产能都在中国,中国市场又占了它一半的销量,典型的“产能和市场都扎根中国”。 故事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中国的闻泰科技,本来是做手机代工的,想往高科技领域转型,盯上了安世。这是一场“蛇吞象”式的收购:闻泰当时市值不足200亿,却花了340亿,分三年三轮才把安世100%拿下。没想到收购后效果特别好,安世成了闻泰的“利润奶牛”,2025年上半年光安世就赚了12.6亿,要是没它,闻泰都得亏损。而且在闻泰支持下,安世研发投入涨了150%,还拿了不少专利,商业上妥妥的“双赢”。 那好好的生意,怎么就闹到“抢公司”的地步?答案是地缘政治搅局。美国一直把半导体当成和中国竞争的关键领域,2024年底先把闻泰列入了“实体清单”,后来又出了个“穿透规则”,说被制裁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也得受限制,这就把安世拖下了水。更直接的是,有文件显示,美国明确要求荷兰换掉安世的中国CEO,不然就不豁免。 面对美国的压力,荷兰政府动了手。9月底,荷兰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还强行罢免了中方CEO,要把控制权抢过去。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无视商业契约——毕竟安世早就是闻泰的全资公司了。 中国这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10月4日商务部出台出口管制,安世中国工厂直接暂停发货,这一停就是19天。这下全球产业链立马慌了:欧洲车企库存很快见底,宝马、奔驰都快断供了,美国、日本车企也拉响警报,说再不停供就要停产。因为安世的芯片是“必需品”,缺一颗都可能让汽车下不了线。 僵局很快被打破,结果很意外。19天后,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但加了两个条件:只对国内客户发货,而且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招特别狠:只供国内,等于优先保障我们自己的汽车、电子产业;用人民币结算,既避开了汇率风险,还在芯片贸易里强化了人民币的地位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深度解析-欧洲车企绕开荷兰制裁跑中国安世进货的原因 安世到底干了什么,让那些欧洲车企直接绕开荷兰制裁跑中国安世来进货,有哪些技术壁垒?有哪些特殊原因? 一、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 IDM 企业,其在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欧洲车企依赖中国安世的产品。 二、欧洲车企依赖中国安世的特殊原因 1、中国区产能占比高: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后,安世 70% 的产线都建设在中国,荷兰的安世总部则主要负责设计研发。荷兰政府冻结安世资产后,中国作出反制措施,暂停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 70% 的生产线许可,同时限制出口,这直接影响了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使得他们不得不依赖中国安世的产能。 2、供应链难以短期替代: 车规级半导体有着更高的生产工艺和更严格的检测封装流程,短期内难以快速投产。安世半导体这种拥有芯片设计 - 晶圆制造 - 封装测试全链条产能的企业,更是短时间难以被替代。此外,中国加强了稀土管制,而半导体中 85% 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这使得安世无法在荷兰本土用有限的产能继续维持生产,也让欧洲车企更加依赖中国安世的产品。 3、中国区业务自主管理: 安世半导体中国区明确表示工资照发、生产没停,且所有经济利益和福利由中国自主管理,拒绝按照荷兰那边的指示操作,这保证了中国区业务的正常运行,也让欧洲车企看到了从中国安世进货的可能性。 #安世半导体 #闻泰科技 #车规级半导体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
00:00 / 0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96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29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8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8: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1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