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温差生电:神奇的热电材料。 你是否想过,汽车排放的尾气余热可以转化为电能?国际空间站不用外接电源就能维持运转?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热电材料正在创造的现实。 热电材料具有独特的能量转换本领:当材料两端存在温差时,内部会产生电压(塞贝克效应),实现热能到电能转换;反之通电时又会形成温差,实现制冷功能。这种双向转换无需机械运动部件,如同在固体中架起热能与电能的"桥梁"。 这种材料的核心是特殊的微观结构。优质热电材料需要同时具备金属的高导电性和玻璃的低导热性——这看似矛盾的要求,科学家通过设计"声子玻璃-电子晶体"结构实现了突破。就像精心设计的隔音房间,既能让电子自由穿梭,又能阻隔热振动传播。碲化铋、硅锗合金等材料因此脱颖而出,其转换效率已达5%到15%。 在航天领域,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已为旅行者号探测器供电40余年;在工业领域,钢厂、化工厂的废热回收系统每年可节约上万吨标准煤;日常生活中,车载冰箱、可穿戴设备的自供电传感器都应用了这项技术。日本甚至开发出利用体温差为心脏起搏器供电的技术。 当前研究聚焦于提升材料性能指标(ZT值),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开发等手段,让更多中低温废热(如汽车尾气、电子器件散热)进入应用范围。随着新型拓扑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涌现,未来我们或将看到建筑外墙自主发电、电动汽车续航倍增等创新应用。 这项始于19世纪的研究,正在21世纪的能源革命中焕发新生。当每度温差都能转化为清洁电力,人类距离可持续能源的未来又近了一步。#正浩防务 #热电材料 #科技 #科技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世界首创: 科学家利用二硅化钨 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科学家们在热能转化为电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研究二硅化钨(WSi)作为热电材料方面。热电材料能够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这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废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材料的开发是基于对热电效应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塞贝克效应,它描述了材料温度差异导致的电压差。 二硅化钨的发现标志着热电转换效率的重大突破。尽管具体效率数值未在提供的内容中详细说明,但可以推知,这种材料的性能超越了许多传统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工业废热回收到汽车和航天器中的能量转换,它们能够捕捉原本会损失的热量并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从而促进更绿色、更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开发具有高ZT值(材料热电性能的衡量标准)的热电材料方面取得了成就,其中提到的ZT值为5到6的新材料,可能包括二硅化钨或类似成分的复合材料。高ZT值意味着材料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时效率更高,同时热传导少,这在理论上使得能量转换过程更为高效。 此外,热光伏(TPV)技术也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通过特定材料吸收热能并释放出可被光伏电池转换的光波,进而产生电能。美国科学家在热光伏系统上的改进,如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来提高光的吸收和转换效率,进一步展示了热能转换技术的创新路径。 这些研究和发现不仅展示了科学界在提高热能转换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而且预示着未来能源技术的重要方向,即通过高效利用废热来减少能源浪费,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尽管目前这些技术可能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或初期应用,但它们为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PVT供热原理 PVT(光伏-thermal hybrid system)即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原理是通过在太阳能光伏板(PV)背面铺设换热介质(如水或空气),同步实现光伏发电和热能收集: - 发电过程:光伏板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 - 供热过程:换热介质流经光伏板背面,带走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光伏板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散热可提升发电效率),加热后的介质通过管网输送至用户端供暖或提供生活热水。 成本分析 1. 初期投资(以100平方米系统为例) - 设备成本: - 光伏板及支架:约200 - 300元/平方米(含安装); - 换热系统(管道、循环泵、储热罐):约150 - 200元/平方米; - 控制系统及逆变器:约80 - 120元/平方米; 总投资:约430 - 620元/平方米,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可降低10% - 20%。 2. 运行成本 - 电费:循环泵等设备用电约5 - 10元/平方米·年; - 维护费用:管道清洗、设备检修约8 - 15元/平方米·年; - 无燃料成本:依赖太阳能,相比燃气供热可节省燃料费用约30 - 50元/平方米·年。 3. 收益与回收期 - 发电收益:100平方米系统年发电量约1.2 - 1.5万度(按华北地区光照计算),电价按0.5元/度,年收益约6000 - 7500元; - 供热收益:可满足约800 - 1000平方米建筑的供暖需求(按华北地区热负荷计算),若按供热收费25元/平方米·年,年收益约2 - 2.5万元; - 回收期:在无补贴情况下,约8 - 12年;若叠加光伏补贴(如0.03元/度)和清洁供热补贴,可缩短至5 - 8年。 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综合能效高:发电效率提升5% - 10%,热能利用率达70% - 80%; - 占地节省:光伏板兼具发电和供热功能,适合屋顶、空地有限的场景(如城市小区、工业园区)。 - 局限: - 初期投资高:比单一光伏系统成本高30% - 50%; - 依赖光照:阴雨天供热能力下降,需搭配储能或辅助热源(如燃气锅炉)。 应用场景 - ** residential buildings**:居民小区屋顶安装,兼顾供电和供暖; - ** commercial buildings**:商场、医院等需同时用电和供热的场所; - ** in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2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