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4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2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9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一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冷,露水凝结成霜,冬季即将开始。霜降的地理意义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增大,北方地区气温明显下降,部分地区出现初霜。 降水减少: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干燥,秋高气爽的天气较为明显。农作物成熟:此时是秋收的最后阶段,北方地区忙于收获玉米、大豆等作物,南方则进入晚稻收割期。地域差异北方地区:东北、西北等地可能出现初霜,草木凋零,农业活动以秋收扫尾为主。南方地区:江淮、江南等地气温逐渐降低,但尚未出现霜冻,仍可进行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及高海拔地区已进入冬季,霜冻现象较为常见。物候现象草木黄落:树叶枯黄飘落,草木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蛰虫咸俯:昆虫开始蛰伏越冬,自然界的生机逐渐收敛。霜降的传统习俗赏菊霜降时节,菊花盛开,民间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认为菊花有祛灾祈福的寓意。吃柿子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柿子通常在霜降前后成熟,此时口感最佳,且被认为有润肺、防寒的功效。进补 霜降是秋冬进补的起点,民间习惯吃羊肉、鸭肉等温补食物,以抵御寒冷。部分地区还有“煲羊头”“煮汤圆”的习俗。登高一些地区保留登高望远的习俗,人们认为霜降登高可吸收天地阳气,增强体质扫墓祭祖在部分地区,霜降是秋季祭祖的时节,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农事习俗 · 收割晚稻:南方地区忙于晚稻的收割,确保粮食归仓。· 农田管理:北方地区进行土地翻耕,为来年春播做准备。霜降与养生防寒保暖 霜降后气温下降,需注意添衣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和腹部,避免受寒。 饮食调节宜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芝麻等,同时可适当进补,增强免疫力。早睡早起 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早睡以养阴,早起以养阳,保持作息规律。霜降是秋冬过渡的重要节气,既反映了自然气候的变化,也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传统。通过了解霜降的地理意义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传承传统文化。#每天跟我涨知识 #我在抖音涨知识 #知识科普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霜降到了,预示着秋冬交替,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解》里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是天气冷、昼夜温差大的表现,于是命名为霜降。从这一天开始草木摇落、白露成霜、霜以杀木、露以润草。霜降时节能够看到霜,意味着米谷满仓,虽然看似肃杀但因循了时节的规律,这是好事。 这个时候候鸟南飞、蛰虫潜藏,我们告别了秋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为成熟的时光,此时果实最为鲜艳,柿子满满的挂满枝头,秋菊也在这个时候开到了最盛。 日历一天天变薄,一笔一笔书写了人间冷暖,季节由浅向深、人生由浓向淡,这是世间规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时,植物一年生长进入到了最后的绚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树树皆是斑斓的秋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有两幅模样,它让万物丧失,也让万物成长。蔬果因霜而甜美,红叶因霜而艳丽,人生又何尝不因霜而通透?当霜降人间,万物肃穆,当周围不再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我们才更懂冷暖、更懂荣枯,唯有失去繁华喧闹,才能迎来生命的成熟;唯有经得住风霜,才更显露风骨,“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已深、冬将至。愿你安好,岁岁年年! #霜降 #二十四节气 #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来了 #发现24节气之美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