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8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86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45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3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五十年风雨兼程,半世纪匠心坚守》 1976年,王锡生以“土地工”身份进入公司,被分配到机修车间。仅仅半年,高中毕业、勤奋好学的他就掌握了电工、钳工等多个工种技能,公司外出的机械维修任务,多由他和师父沙成礼两人完成。 1977年夏,公司承接了徐州柳新煤矿一个工程,需要焊接40米吊架与18米打桩架。开工伊始,原定的焊工因事请假,焊接重担便落在王锡生肩上。工期紧、任务重,他顶着高温,两台电焊机轮流作业,机歇人不歇。两个多月后,焊接任务圆满完成。没过几天,大洋港船闸开工建设,沙成礼、王锡生师徒俩负责焊接。“桥上的灯笼、海鸥,都是我焊上去的,现在还一直用着。”提及此事,王锡生的话语中仍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司承接了黑龙江一个冷库安装工程。因无经验可循,公司委派王锡生去吕四、秦潭等冷库项目跟班学习,限他两个月学会能做。他自购书籍,日夜钻研,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学成后,他带领12人奔赴黑龙江,用四个多月时间便完成了公司第一个冷库安装任务。 刚调回启东工作不久,王锡生又被拉去上海炼油厂礼堂项目安装40吨钢梁。没有大型吊车,他们就土法上马,用砖砌出21米高的底座,然后将材料扛上去完成拼装焊接。后来公司接到援外任务,王锡生被派往科威特项目,那时他的儿子才出生五个月零八天。在科威特,他负责68辆车的维修保养,后又负责项目机电安装管理。国外第一个项目刚结束,第二个项目紧接着又开始了,公司给他办理了续签,让他继续在科威特工作。考虑到他已三年未回家,特批准他回国探亲。 在他探亲期间,公司在大庆又接到了一个冷库工程。有这方面施工经验的王锡生,被公司改派到大庆水电队任副队长,主要负责该项目。当时大庆的冷库安装业务被本地企业所垄断,王锡生凭自己的施工质量和速度赢得了一席之地。后来公司成立了锅炉制冷队,由他任队长,先后安装了84台锅炉、28座冷库、3个加油站。 千禧之年,公司任命他为安装六处主要负责人,除本土市场外,转战连云港、苏州等地,十多年间完成千万级以上安装项目六个,还与大唐电厂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王锡生说,今年是他进公司工作的第个50年头。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他十分感念公司对他本人和所在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同时,他真心祝愿集团公司在新形势下继续行稳致远,努力打造成为真正的百年企业!(蔡盼德)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