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素材来自于电影《钢铁意志》,推荐给每一位做金属加工的人看下,1950年9月30日,为赶上国庆一周年纪念日,有关部门临时赶制了一枚木质国徽,而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器厂。 “这是我一辈子最光荣、最难忘的事情。” 沈阳第一机床厂退休职工吴嘉祜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铸造厂的主要产品是铸造锅炉和暖气片。当年,不论酷暑严寒,工人们都是光着身子,腰围一条围裙或“洋灰袋子”。8小时内,一个工人要用锹往砂箱里装5000公斤砂子,用三四公斤重的砂冲子在砂箱里捣8000下。一天下来,工人们除了牙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 当时生产条件艰难,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全凭工人们经验手工操作。为保证国徽表面平整光滑、凹凸有序,尤其是麦稻穗长芒的纹理清晰,他们吃在车间里,睡在砂型旁,反复摸索,精雕细琢。据吴嘉祜回忆,他当时负责的精加工抛光还被细分为五步:清理、修补、精雕细琢、刮平、抛光。“我们用钢丝刷将国徽毛坯凹凸不平处打磨干净,再用小刀将国徽图案雕刻出来,刮刀刮平后整体抛光,这样国徽就如镜面般光亮。” 国徽质地为铜铝合金,然而两种金属熔点相差较大,因此浇铸的火候时机不易掌握。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局部浇水、加速冷却的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没有炉子,他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用粗铁管改制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经过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多年之后,在沈阳铸造厂旧址上建起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馆藏了包括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仿制)在内的1.5万件藏品,不仅是第一个金属国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它留存了沈阳这个工业重镇的百年工业记忆,也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结构变迁。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