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悉尼限定的浪漫💕决定全款买下歌剧院🫣 🌟最近520快到了,Vivid Sydney也马上开始了,如果你还没定餐厅的话,看完我这条,Luna Lu其实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二🎩fine dining,但是最近感觉他家最火的应该就是这个悉尼歌剧院蛋糕哈哈😆虽然小贵($35🔪),但口味真的很值得试,感觉全款花的很值哈哈 🌟白色巧克力脆壳里面包着黑巧克力慕斯和覆盆子果酱,最下面是喷了金箔的麦片饼干,无论是拍照打卡,还是当作纪念日的小甜点,都挺值得 🤫我自己很爱吃甜品,所以吃起来觉得刚刚好,不过如果不太能吃甜的朋友,推荐搭配一杯白葡萄酒,会更平衡 🌟菜品方面,作为悉尼的老牌亚洲融合菜餐厅,连续三年都被AGFG推荐,味道和用心真的能吃出来,特别推荐他家的招牌Luna Duck🏆用中式玫瑰酒腌制的,皮酥肉嫩,配酸梅酱和爽口的腌萝卜,完全不会腻 🌟牛排也不错,medium rare火候刚刚好,搭配的是粤菜里的芥蓝,组合蛮有意思的 🌟整体来说,这家真的很适合家庭聚会或者纪念日约会,如果是来悉尼旅游的朋友🙋其实也蛮推荐的,特别是那个歌剧院蛋糕本身就很有仪式感 🌟Vivid Sydney期间他们还会推出限定鸡尾酒和新品饺子,吃饱喝足还能在附近走走看灯光秀和表演,也可以看看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风景哦(吃饭的话记得要预约哈) 👀关注我,看更多悉尼好吃好玩的! #悉尼生活 #艾特你想艾特的人 #澳洲旅游 #周末去哪儿 #氛围感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7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啟東1周前
悉尼歌剧院生日快乐:历史上的今天。悉尼歌剧院自1973年10月20日投入使用以来,这座占地1.84公顷的独特建筑,一直是悉尼乃至整个澳大利亚的地标和旅游名片。悉尼歌剧院对于澳洲人来说是无价之宝,也是每一位造访悉尼游客的必经之地,如今的悉尼歌剧院已是全澳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但谁能想到,在建造之初,这座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建筑却命运多舛,几度面临夭折。二战前,整个澳大利亚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戏剧演出场所,即便是在澳第一大城市悉尼,民众也只能在市政厅礼堂观看戏剧或歌剧表演,许多艺术界人士呼吁政府能建立固定剧场。1954年,悉尼音乐学院院长古森斯终于说服了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拨款在悉尼海港地区建造歌剧院。1955年9月,歌剧院筹委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设计竞赛,共收到了来自28个国家的233件设计方案。1956年,时年37岁的丹麦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从一份建筑杂志上看到了征集设计方案的广告,他虽从未到过澳洲,但凭借着几个悉尼人对家乡的描述,绘制出了“风帆”设计方案。该方案凭借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最终赢得了冠军,但乌松多年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当年的创意既非“风帆”也非“贝壳”,其灵感来源于切开的橙子瓣。实际上,乌松的方案能脱颖而出还有一段“小插曲”,据说该方案曾一度被淘汰,但后来其设计稿被美国建筑师埃洛·沙里宁从废纸堆中重新翻出。沙里宁十分中意此方案,他在评委间进行了大量的游说工作,才最终保留了其参选机会。1959年歌剧院正式动工,工程一度遭遇了台风、极端高温等各种恶劣天气的考验,但最大的难题则是来自于“史无前例”的风帆形外壳,施工方一度尝试了12种不同的建造“壳”的方法。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试验,最终使用了弯曲钢梁结构,突破了建造难题。 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风帆”依次排列,每一层都是由2194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奶白色瓷砖。就在工程逐步进入正轨,歌剧院初见雏形之际,设计师乌松却因与新一届州政府出现意见分歧,于1966年被迫辞职,好在其他工程师按照乌松的思路最终完成了建造。遗憾的是,乌松辞职后便再未到访悉尼,尽管2003年他因成功设计悉尼歌剧院获普利策建筑学奖,但直到他2008年去世也没有再亲眼目睹自己的“绝世之作”。历经曲折,一座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的歌剧院终于正式投入使用,从征集设计方案到最终竣工,当地政府共斥资约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