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7
秦公镈: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所知最大的青铜镈。乃稀世珍宝。1978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陈仓区)太公庙,现收藏于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 秦公镈通高75.1厘米,宽30.4 X 26厘米,重62.5公斤。秦公镈造型雄伟,纹饰精美。鼓部齐平,中起四道飞棱,侧旁的两道飞棱,形状是九条蟠曲的飞龙,前后两条则是五条飞龙和一只凤鸟。舞部各有一龙一凤,背对背,向后回首。纽上有环。镈身上下各有一条带状花纹,由变形的蝉纹与窃曲纹组成。 与秦公镈同时出土的还有5件秦公钟,据专家考证,整套乐器组合应为9件,缺失了一件最小尺寸的钟。秦公镈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及音乐文化。 秦公镈发现于1978年1月的一天,陕西宝鸡太公庙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时,忽然发现了一个地窖,地窖里藏有几件青铜器。大伙儿不敢耽搁,急忙向上级报告。很快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前来保护现场,考古队也随后赶到,对这处窖藏进行了考古发掘。秦公镈便在其中。 秦公镈器身有铭文135字,是秦国第五代国君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同时秦武公也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的祖父。秦国的发起之地就在今宝鸡市凤翔区一带。所以宝鸡是名副其实的周秦发祥地,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器#器物之美#历史#秦始皇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馆藏级别的老铜蛙锣三蛙耳铜锣 馆藏级别的老铜蛙锣三蛙耳铜锣!直径不连蛙环28厘米, 蛙锣是黎族的一种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各地,尤以乐东、保亭等地最为盛行。蛙锣不仅被视为贵重的珍宝,还是权力、地位、财富和威望的象征。其形状为#老物件 #藏品 #古董古玩 #精品摆件 盘状,锣面光滑,中部略凸,顶端有三耳,耳上铸有青蛙或水虫的装饰,因此民间称之为“宝锣”。蛙锣不仅是民间乐器,还用于宗教仪式、婚丧嫁娶等场合,作为信传工具和宗教器具。 蛙锣的制作材料主要为青铜,其形状和装饰体现了黎族的文化特色和对青蛙的崇拜。蛙锣的周边通常铸有八卦符号、四环形图案等纹饰,边缘一侧等距铸有三只小青蛙卧于饰有绳纹的圆环上,或铸有三只青蛙、三个圆环、一蛙两环等立体饰物。蛙锣有大小之分,小蛙锣面上往往铸有二龙争珠,挂耳铸有小青蛙,既表示招福进财保平安,又有图腾崇拜之意。 在黎族社会中,蛙锣由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年长男性保管,通常藏在山洞或深埋于地下,显示出其神秘性和重要性。每个家族都很看重蛙锣,历史上曾有以一蛙锣“易数牛或数十牛”的现象,拥有越多蛙锣越显示家族的威望与兴旺发达。 为了更深入了解蛙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可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物华弥新》中的《清代黎族三蛙耳铜锣》等,这些视频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了解蛙锣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及其在黎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