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9
优秀的沟通者和人精都具备一项技能,你可以不用,但一定要会 那些能在人际交往中从容应对的人,并非天生会说话,而是掌握了读懂对话背后逻辑的能力。视频中提出的 “内容、动机、位置” 三层感知力,大家可以把其当成一把钥匙,助你解开生活中的一些沟通困惑。 - 初入社会时,我也曾像视频里提到的学生群体一样,只关注对话内容本身,却忽略了 位置带来的边界感。就像路人直白指出老郭身材问题,虽无恶意,却因初次见面的位置错位,让对话陷入微妙的尴尬。这让我想起自己曾在刚认识的同事面前直言其方案漏洞,虽出发点是好的,却让对方面露难色。其实,社交中的安全边界,不是疏远,而是对彼此关系阶段的尊重。 - 视频中关于拒绝 offer的例子和《浪姐》片段的例子,是想让大家明白内容美化动机的智慧。直接说你们公司没前途,是将真实动机赤裸裸地暴露,既伤他人颜面,也断了自己后路;而先感谢、再说明缘由、最后留有余地的表达,既守住了自己的选择,也维护了对方的尊严。希望能让大家意识到,拒绝他人时的生硬措辞,其实是缺乏对动机的包装意识,好的对话,不是隐藏真实想法,而是用恰当的内容让沟通更体面。 - 黄渤应对老郭提问的片段,在演播厅的公开场合,老郭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暗含些许动机,且涉及谈费用的敏感内容。黄渤用玩笑打哈哈的回应,既避开了尴尬,又符合现场的氛围,这正是精准捕捉位置与动机后的智慧选择。不过大家要清晰,满分应对不必追求,但若能跳出只看内容的局限,就能避免很多社交窘境。 -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争取不做刺猬,要如水般可柔可刚。生活中很多人面对越界行为,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激烈反驳图一时爽快,亦或是网络上重拳出击,现实中唯唯诺诺。却从未想过进退自如的中间路径。掌握对话的三层感知力,不是为了耍小聪明,而是为了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护自己,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 人际交往的核心不是单纯的会说话,而是会感知会处理。读懂内容之外的动机与位置,才能在对话中把握分寸,成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智慧沟通者。 #沟通智慧 #情商 #人际交往 #抖音精选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睡前读书会174】心理学看人情世故 第三章 程序和仪式 沟通是有序进行的,社交活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程序和仪式。 程序是在成人自我状态下一系列简单互补性沟通,目的是操控静态或动态的现实,其形成由物质决定,以成人自我状态下的评估为基础。评估涉及效率和效果,效率易受父母、儿童自我干扰是心理标准,效果根据实际结果判断是物质标准。如助理和酗酒的主刀医生。 仪式起初是有效的程序,但时间、环境使程序有效性降低但仍维系信仰,为减轻愧疚、寻求奖励,是对传统父母自我状态的顺从,提供安全可靠、驱邪消灾、令人愉快的时间规划方法。 以美式问候的非正式社交礼仪简单介绍游戏分析。它不为传达信息,只是2-8个安抚仪式以促进彼此健康,老派权贵则需200个后才谈正事;以双方直觉计算为基础,平均一天4个;一个月没见则会用30个,第二天恢复以往数量,不然则会觉得纳闷。 程序和仪式间有灰色地带,专业人士也会以仪式为由拒绝更合理的程序。它们相同点是过程都可被预测;区别在于预设的起源:程序由成人自我决定,仪式由父母自我决定;有人会利用程序避免仪式,如聚会上帮女主人准备餐食。 第四章 消遣 消遣发生在更复杂的社交场合、时机中,是一种围绕特定物质主题的一系列仪式、简单、互补的沟通行为,目的是填满两段程序或仪式中间的时间以最大化收益,并取决于参与者的适应能力,常以闲聊或严肃对话形式进行。如家长会、精神病研讨会、某某后来怎样了、曾去过的地方、通用汽车、厨房衣柜。 它以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种族、经济等外部因素分类,在不同社会阶层、自我状态、投射指向中会有不同变化,如孤独人群爱谈你知道吗,儿童自我在家上会上谈如何应对顽固父母、谈论对象是别人或自己。 它提供安抚和社交筛选功能,跟对方是否擅长交际无关。 它确定自我角色,巩固心里立场,带来存在性益处。从长远看,心里立场决定了人和他后代的命运,1-7岁便形成。人倾向于通过回避、抵御、操控来应对心理立场遭威胁。 它提供人群信息,如他们为何不做点什么是不想获得解放的家庭主妇最爱的话题。 分享主题:面对非议和责难的个人视角与观点;阅读消遣时个人餐桌上的经历分享与反思等。 睡前读书会,你身边的阅读伙伴。 我们一起在“阅读和分享”中经历“成长和滋养”。 欢迎点赞关注^_^ 每晚10点,在我们线下交替朗读一本书30分钟后,直播聊聊各自体会。 #读后感 #心理 #人际沟通 #闲聊 #个人成长
00:00 / 2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