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为爱止戈英魂当归山东平度吴美国先辈找到疑似亲人#吴美国现在已经在异乡长眠了八十多年希望这一次我们找到他的亲人还他一场迟到八十多年的祭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吴美国先辈找到了疑似亲人去年湖北志愿者在公路不远处发现了抗战先辈吴美国的墓碑🙏🏻离公路就是10米远这就是墓碑吴美国山东平度吴家滩人年仅26岁的他在随枣会战中壮烈牺牲🌳连长涂居正为他立下这块碑却没能等到他的亲人🌳一年过去在无数人的接力寻找下我们终于在山东省平度吴家屯村找到了他的疑似亲人🌳吴家人告诉我们家中有位叫吴美各的长辈家乡话“各发音同“国”出征未归#他离家参军前已经成家🌳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遗憾这两个孩子目前均已离世但血脉仍在延续🌸孙辈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爷爷的埋骨地带他回家在他的墓前献一束花后续我们将会前往山东走访核实情况🌸希望能有好消息传来寻找战争者失踪者林林诚邀大家需要寻亲可以联系我们免费寻找所有善款将用于寻找抗战失踪的先辈以及组织亲属祭拜迁葬活动等🌸寻找战争失踪者不懈寻找为国出征阵亡或失踪的士兵每一个回家的士兵都该享有应得的体面和尊严🌸#还有许多在荒野漂泊的将士在走上战场之前他们也只是个普通人有父母妻子孩子他们牺牲了80多年我们的家人或许还在等着他们回家🌷让走上战场的士兵回家团圆才是战争的终结和平也才真正有意义🌷#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士兵都该有自己的档案小人物的悲欢凝练宏大的历史老兵的故事才是历史的血肉🌷他们在历史中的沉浮才是真实的历史他们的荣耀和苍凉都值得书写🌷正在筹建永久性抗战老兵遗物博物馆🙏🏻和我们一起成为历史的守护者让历史回归原位让老兵的故事铭存英魂回家老兵回家盼魂兮归来🙏🏻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使命铭记他们是我们的义务!!抖落的风尘艰难的路程时光不回头回望无来生!!握紧的双手再不会走丢记忆会为证无悔这一生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3
学成跟健成想爸爸了😭。 吴石将军1973年被追认革命烈士称号,1994年烈士遗骸回到大陆,与妻子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 剧中没播的是吴石将军牺牲七天后,王碧奎女士受到连累入狱,学成健成流落街头,多亏陈诚陈辞修念及同窗之谊,对故人之妻儿的照顾。保释王碧奎女士,让健成读书,学成为了补贴弟弟,早早辍学,在街头给人缝补衣物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不足20岁嫁人。 将军在狱中写的遗书中说:学女乖乖,要小心好好的看着,一切家中事请教胡伯伯,並请其照顾帮忙。 给其他子女说:余惟一资财全在书籍。所望儿辈体会余一生清廉,应知自立为善人,谨守吾家清廉俭家风,则吾意足矣。 留在大陆的长子吴韶成先生2015年去世,生前任河南省冶金厅总经济师,享国家正厅级待遇,推动行业改革,退休后捐赠藏书设立吴石奖学金,吴石将军被追认革命烈士后,吴韶成先生当选省人大代表。 长女吴兰成女士还在世, 内蒙古林区医院工作20年,后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推动针灸国际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91年赴美探亲时捐出机票钱资助乡村诊所。 次女吴学成女士至今在世,早年虽辍学供弟弟读书,不到20嫁人,但十年特殊时期后,高龄考取台大,赴美成为硅谷工程师, 捐赠手稿至厦门大学吴石纪念馆,晚年带子女扫墓讲述家史。经常给子女说,不要怨恨你们姥爷,他不是不爱我们,他只是更爱这个国家,更爱这里的人民。 幼子吴建成先生还在世,赴美获硕士学位,至今美国定居,还保留父亲给他留下的一枚印章,刻着吴石将军的嘱托: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恒星4天前
这是吴石将军的小女儿给国防部军法局写的申请信这是吴石将军的小女儿,在父亲就义之后,为领回遗体,给国防部军法局写的申请信。吴石将军被枪决时,当局曾宣称“叛徒户体不予归还”。但是15的吴学成写下了这封言辞恳切的信。“惟念民父已受极刑处分,民以父女恩义深情,难忍遗体任听暴弃,拟恳恩准将民父遗体归民认领殓葬,避免暴骨, 藉慰子心。” 这封信格局气度分寸,展现出将门虎女的勇气与坚韧。第二天军法局就奇迹般批准领取,条件是不能声张、不能办丧事、不能对外说。吴学会冷静坚定地独自领回父亲遗体。她守护骨灰长达半个世纪,直到2002年将骨灰送回北京安葬。 这封信真的震撼人心,不是因为悲情,而是那种骨子里的教养力量与家国气节。十五岁的吴学成没有哭喊,没有乞求,而是用一封格局气度分寸都无可挑剔的信,去面对一个枪决了他父亲的政权。字迹端正如铁,从落款到印章讲究到极致,这哪是一个孩子的信。这分明是一位传承着家国气节的旗帜。 首先,书法的稳重,是家教的底色。看那一笔一画笔试稳健,收放有度,没有丝毫的急躁和情绪。写信的人心若不定,决写出这样的字,那是一种万事有理,世到尽头仍守分寸的气度。二、格式的工整是文化的传承。 称呼正文落款日期精确,排版归正。那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修养。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仍然懂得信有体力,这是文脉未断的证明。三、印章的讲究是性格的写照,盖章不是浮躁的动作,那是确认的仪式。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能以如此平静和坚定的方式完成这封信,说明他早已明白什么叫自制, 那是他父亲留给他的真正遗产。很多人说这封信堪称一件艺术品,但我更想说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格样本。在那个民族最艰难的岁月里,真正的文化人从不是读了多少书,背了多少诗,而是当风雨来袭,他们依然从容笃定。今天在看着封信,不只是感叹那代人的书法好,而是要明白书信之美,从来不止于笔画,更在于品格,父亲吴石将军,以生命守信仰。女儿吴学成,以字句守尊严,这封信写的表面是请为父辈留一点尊严,实际上是为文化留一线火种。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9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秋蘭1周前
吴石将军的妻子王碧奎,晚年远赴美国生活,到死都没有回过大陆? “密使一号”吴石将军是备受敬重的革命英雄,1973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按常理,他的妻子王碧奎作为烈士家属,本可回到大陆与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团聚,还能享受应有的优待。但令人不解的是,自1949年随夫赴台后,即便丈夫恢复名誉,王碧奎直到1993年离世,都未曾再回过大陆,晚年却远赴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的美国,依靠小儿子一家生活。 谁能想到,这位老人的“不回”,从来不是对故土的冷漠,而是藏着一肚子说不出的委屈与无奈。1950年吴石将军被国民党当局枪决后,灾难瞬间砸向这个家庭:王碧奎直接被投入监狱,16岁的女儿吴学成、7岁的小儿子吴健成被赶出国防部宿舍,拖着单薄行李流浪在台北街头,饿了捡别人剩下的饭团,冷了就蜷缩在桥洞下相互依偎。 谁也没料到,在这个家庭最黑暗的时刻,陈诚竟冒着巨大政治风险伸出了援手。彼时陈诚虽身处国民党核心层,却始终感念吴石的军事才干与为人,得知其家人遭遇后,悄悄动用影响力保释王碧奎,让她在入狱7个月后得以释放。更难得的是,他担心“吴石家属”的身份给孩子带来危险,特意化名“陈明德”,暗中资助吴学成、吴健成的生活与教育,尤其对年幼的吴健成格外关照,一路支持他完成学业。 出狱后的王碧奎虽重获自由,却依旧背着“叛乱犯家属”的标签,走到哪儿都有监视的眼睛,找工作更是处处碰壁,只能靠帮人缝补浆洗勉强糊口。寄人篱下的吴学成看着母亲终日操劳,悄悄藏起书包辍学打工,放弃了心爱的钢琴梦,每天背着工具箱在街头擦皮鞋、送货,双手很快磨出了厚茧。 19岁那年,吴学成见弟弟吴健成读书刻苦却面临辍学,咬着牙答应了一位退伍老兵的求婚——对方比她大16岁,家境普通,唯一的承诺就是供吴健成继续读书。婚礼当天没有仪式,没有祝福,王碧奎抱着女儿哭红了眼,她知道,女儿是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了弟弟的求学机会。而这份求学路的背后,始终有“陈明德”匿名的资助,帮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连悼念吴石的权利都没有。王碧奎偷偷藏了一张吴石的一寸照片,缝在贴身衣兜里,只有夜深人静时才敢拿出来,用袖口轻轻擦拭灰尘。有一次小儿子无意中喊了声“爸爸”,吓得她赶紧捂住孩子的嘴,搂着他躲在床底下发抖,直到确认窗外的监视者没有动静才敢出来。 #热点 #抖音热搜 #吴石 #正能量 #创作人计划
00:00 / 07: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1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