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1
爱是疯狂具有毁灭性的 要解释伊恩的爱很复杂,因为他是一个拧巴的人。他很介意自己的躁郁症,他与米奇分手的原因从来不是不爱,而是太爱,这种爱强烈到他可以在最爱的时候推开米奇,只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给米奇的生活带来灾难。 他的母亲不是一个好的参考,仿佛一直在提醒他:有躁郁症的人不配拥有幸福,他还害怕变成疯子的自己会使米奇不爱自己,也就是他两次分手的时候说过的“以前你很爱我,而现在你也不知道我是谁了。”和“我不再是从前的我了。”他不知道米奇已经决定接纳他的一切,所以在后面悔婚的时候会追着问米奇:“你怎么知道你爱我。” 这就是他的拧巴,无法接纳自己的是他,他自己抛弃了自己。他理所应当的认为米奇爱的是那个健康的伊恩,是那个不会让米奇失望的伊恩,而不是像一个定时炸弹,发病的时候不知道人在哪,会让米奇整夜担心,还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伤害了米奇。他也不想看着自己爱的人因为自己的病而变得小心翼翼,每天等着自己下一次的发疯。 他还低估了米奇对自己的影响,彻底失去米奇消息,他再也忍受不了吃药治疗的麻木感,他要寻找存在的意义,即便是当时有一段稳定的感情,也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他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他疯狂追求存在的价值,只要有一点点与米奇相关的类似,都能唤醒他的记忆,就能让他陷入癫狂,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好。 米奇的爱就很简单,老子爱你老子就疼你,别他妈叨逼叨矫情,真他妈烦。#美剧 #名场面 #gallavich #无耻之徒shameless #伊恩米奇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84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8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6: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欧美女权掀起支持跨性别自由堕胎抗议浪潮 百年女权八大事件:女权启蒙、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妇女选举权运动、节育运动、妇女圣经、全美女性大罢工、性激进运动、妇女生命大游行。 性激进运动/性解放运动,使得西方妇女以性解放破除针对女性的性禁锢。 魔法和科技确实会越斗越凶,美国的政治家们这种斗法,其实是缓和了美国的矛盾。 世界上其他国家, 最大的矛盾永远是阶级矛盾和种族冲突,但是大家发现没有, 美国的主要矛盾从来不是阶级矛盾, 也不是种族冲突,对抗最激烈的一直是LGBT、堕胎这种, 其实种族冲突现实挺严重的, 但一直被淡化了, 黑人都不叫黑人, 得叫非裔, 或者郊区青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社会形态采用的是横切法, 而美国,采用的是竖切法。横着切几刀,就切出了贫富差距, 穷人痛恨富人和权贵, 就形成了世界上普遍的阶级矛盾,竖着切几刀, 就切出了"黑命责"、"me too女权运动"、"LGBT运动",这些竖切出来的社会矛盾,是用来掩饰、缓冲阶级矛盾和种族冲突的, 是美国政客们的集体智慧结晶, 使国家避免陷入更激烈的阶级冲突中, 使美国少有人, 痛恨他们的大富豪阶层。 "黑命贵"听起来不是种族冲突吗?不是的,"黑命贵"是拔高, 黑命贵不是对抗。 现在美国确实因为堕胎问题,看起来科技流和魔法流对抗更严重了, 但事实上, 不应该是平民起来反抗垄断资本家的常见戏码吗? 美国富人交的税比上班族还少,就没人管吗? 美国的政治家们, 在对内部的意识形态管理上, 是十分牛逼的,我们觉得他们下了一着臭棋 事实上,他们挑出了最好的一步模, 使国家内部避开了最臭的几步棋。如果是横切法, 美国早就炸了,但正因为美国是竖切法, 所以美国这么多年,内部矛盾腐而不烂、冲 而不突、乱而不死。 美国是一个民族复杂的移民国家, 这种火药桶结构, 公开的最大社会矛盾, 居然是堕胎, 居然是LGBT, 表面上是共和党和民主党, 表面上是保守派和自由派, 表面上是科技流和魔法流,但事实上, 这种相对轻微的冲突,是美国这几百年, 还得以生存下来的政治法宝。 在对待美国政治结构这个问题上, 我们不能一味的贬损, 而应该立足于实事求是,吸收他们的营养避开他们的缺陷,跳出问题看问题,保持理智和清醒的世界观。美国的社会制度,从来就不是最好,但从来也不是最坏。 #抖音看世界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4
00:00 / 2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理解性别差异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是克劳迪娅・戈尔丁 40 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以美国为样本,横跨 19 世纪初至今的 200 年,用 “数据 + 故事” 的方式,完整还原了美国女性经济地位的演变轨迹,核心回答了三个困扰全球的问题: 1.性别差距是怎么来的? 书中从 19 世纪殖民时期讲起:当时女性并非 “不工作”,而是在家庭中承担纺纱、织布、育儿等核心劳动,但因无财产权、无职场准入权,劳动价值不被认可;工业革命时期,女性虽进入纺织厂,但薪资仅为男性的 1/2,且被限制在低技能岗位;二战后,女性短暂进入军工生产,却在男性退伍后被迫回归家庭 —— 性别差距的根源,从来不是 “能力”,而是制度限制与观念偏见。 2.为什么教育平等了,性别差距还在? 2023 年,美国女性大学毕业率(38%)高于男性(32%),但女性平均薪资仅为男性的 82%,顶级律所合伙人中女性占比仅 18%。戈尔丁用数据揭示 “隐形陷阱”:高薪职业(如律师、投行)的 “无时间弹性” 文化(要求每周 60 + 小时工作),与女性承担 70% 育儿责任的现实冲突,导致 “母亲薪资惩罚”(生娃后薪资降 30%);同时,“职业隔离” 仍在 ——STEM 领域女性占比仅 25%,女性创业者获得的风投仅占 3%。 3.怎么才能真正缩小性别差距? 戈尔丁反对 “让女性更像男性” 的思路,提出 “系统改革” 方案:企业要推广弹性工作制,用 “工作成果” 代替 “工作时长” 考核;政府要普及普惠托儿所、推行 “强制父亲陪产假”,平衡家庭责任;社会要打破 “性别职业标签”,鼓励男孩学护理、女孩学理科。她强调:性别平等不是 “女性的事”,需要企业、政府、家庭共同参与,最终目标是 “让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女性可以做 CEO,也可以做全职妈妈;男性可以做工程师,也可以做全职爸爸。 这本书没有晦涩的经济学公式,只有一个个让人心疼又振奋的女性故事(如 19 世纪纺织厂女工、二战铆工罗西、当代女律师),和一组组戳心的数据(如 “生娃后薪资降 30%”“女性创业者融资仅占 3%”),让读者既能看清性别差距的历史根源,也能找到当下可落地的破局方法。 #读书成长 #创作灵感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为什么要读书 #思考的力量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alex11月前
跨性别者是如何成为一个政治议题的?【HasanAbi】 关于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跨性别恐慌。 跨性别者拥有接受性别肯定手术的权利,和女性拥有堕胎权一样,得到医学界普遍的支持认可。即这是一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情。经过拥有专业素养的医生诊断,患者才能获得进一步治疗手段。但这两个权利都受到了共和党人的挑战。 HasanAbi解释了共和党是如何从一开始,未能成功利用“跨性别者该使用什么厕所”加重大众对跨性别者的偏见,到智囊团找到完美策略——利用大众对体育赛事中公平原则的追求,展开一系列关于跨性别女性参与女性体育赛事的争议,借着大众对跨性别者的偏见和不解,捆绑体育和儿童教育,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跨性别恐慌。 眼下民主党输掉大选,不愿承认竞选策略有问题,将责任推给“觉醒文化”,加剧跨性别者在社会中面对的歧视。 跨性别者占美国人口1%,美国各州参与体育赛事的跨性别者不满100人,74%的美国人认可跨性别者收到不公正歧视。他们的自杀率居高不下,他们的存在却被政客利用,HasanAbi提到一个关键点,哪怕跨性别者被迫接受去性别转换,被逼得自杀,冷眼旁观者又或是拍手叫好者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人的口袋里会因为跨性别者的死亡而多出钱来。无人得益。 现实就是共和党利用大众心中的狭隘竞选,民主党不但不反击共和党更想成为共和党。如此美国社会陷入一个怪圈,经济下行让人越来越愤怒,无处安放的不安不满被导向弱势群体。下一个四年,当民主党彻底失去弱势群体的基础支持,再次落选时又有谁可以怪呢? 录播自https://www.twitch.tv/videos/2298598177,二次剪辑由本人完成。 #美国#美国政治#美国大选#时政热点#跨性别者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