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壮游 古人的行旅画卷 古人如何旅行? 这是一段跨越千年的行旅史诗。当现代交通将世界压缩成地球村,古人却用双脚丈量出中华文明的辽阔版图。今天,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看看古人的行旅画卷究竟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情怀。 对文人士子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刻进骨子里的追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司马迁二十岁便踏遍名山大川,为《史记》积累素材。他们或为壮游天下,在山水间寻找诗意;或为宦游四海——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道尽官员赴任的无奈。更有学子结伴赶考,温庭筠笔下“鸡声茅店月”的早行图,至今仍能唤起无数人的共鸣。 百姓的行旅,则更多是身不由己的迁徙。商人为利穿梭,“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背后,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络绎不绝的商队。而战乱与灾荒,又让杜甫写下“弟妹萧条各何在”的血泪篇章。这些最苦涩的旅行,却也构成了历史最真实的注脚。 宗教人士的步履,始终与信仰同行。玄奘西行五万里,十七年取经路,用脚步在沙漠与雪山间刻下虔诚;鉴真六次东渡、双目失明,仍不改弘法之志;道家为寻仙山、访灵药,足迹遍及人迹罕至之处——李白寻访道士不遇,却留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的幽静画面。 古人的行路之难远超想象。交通工具主要靠双腿与车马舟船,“舟车劳顿”是常态;住宿有官方驿站,但更多人只能借宿逆旅客栈,甚至露宿荒野。出门需“路引”通行;指南针宋代后才用于航海,他们多靠观察日月星辰辨向,《山海经》、《水经注》便是最早的地理指南。 古人的旅行,是一场体力、财力与意志的考验。虽无现代便利,却以脚步丈量出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壮举。沿途的风景、际遇与感慨,最终都化入了诗词、文章与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流动的血脉。当我们重走这些古道,是否也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旅游 #旅行 #游览 #古人 #旅游攻略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读漫画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古人生活 🪭🪭出门旅行,无论是北京、西安还是洛阳、开封。发现我好像对这些古都的人文生活更感兴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都是怎样的?冬天也是穿裙子吗?女人们头上戴着那些繁琐的发簪重不重?听了导游的讲解让我越发对古人们的生活产生好奇了😄 📚📚偶得一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生活》,主编:王力。编绘:梦雨。它还是漫画版的,读起来更加轻松易解。用一本漫画,轻松带你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书中共分5个篇章,全面的概述了古人的生活。 🌱🌱在[衣饰篇]这章中,说到古代的人都留长发吗?在《左传•哀公十一年》说“吴发短”,《史记.越世家》也说越人“文身断发”,可见剪短头发在上古被认为是所谓“蛮夷”的风俗。至于剃光头,那是一种相当重的刑罚,叫作髡(kun)。 🌱🌱[饮食篇]:上古时肉食短缺,庶民很少能吃肉,所以贵族被称为“肉食者”。但即使是贵族也不能轻易食肉,《礼记》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反映出当时肉食之珍贵。 🌱🌱[宫室篇]:《尔雅 •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宫是总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着,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成为宫。 🌱🌱[车马篇]:说到公西华出使齐国,穿皮衣,坐肥马拉的车,很富有。孔子不肯给他家里发太多救济,理由是君子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 🌱🌱[什物篇] :说到《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典故•举案齐眉的由来:东汉时有个隐士梁鸿,妻子孟光待他很好,每次吃饭时,都要把食案高高举起,端到与眉毛一样高,表示对丈夫的敬重。后来用此形容夫妇互敬互爱。 📘📘,你看,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把古代人的生活描述的有多全面吧,从衣、冠、帽、裳,到五谷、稻、麦、干粮,再到宫、室、房、阶,直至床、几、案、烛……对于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理解历史文化的演变。#古代传统文化[话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话题]##古人的生活[话题]# #中国文化[话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话题]#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