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3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3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2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1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毕业后总有人问外地人来邯郸做什么,我是为了有家,过普通人的生活。我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到邯郸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得让人恐慌,也许是性格使然,我总喜欢把生活过得简单,现在看来是单调,所以那时的我对这座城市并算不上喜欢,但听着她指手画脚的介绍在心里有了轮廓。 没想到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走过了大街小巷,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足迹,各个公园,热闹的商场,景区打卡点,大大小小地道的小吃摊,朋友说我才是真正的邯郸人,我总是笑完不说话,因为我知道我一个人不是,享受着那种烟火气的生活弥漫在每个深夜里,不管春夏秋冬,有她在的日子,尽管收入微薄也觉得幸福,怀着焦虑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靠努力和坚持也能在普通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可现实是工资的增长远远比不过日益增加的开销,无法支撑对生活品质的最低要求,这时候在小城市的舒适感显得格外奢侈。 随着对工作环境和个人能力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落差感无法靠透支的情绪和时间缓解,我始终清晰的知道我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从未因为别人的看法动摇,可现在我也不那么坚定了,这条路的机会成本太高,从结果导向来看,停滞不前的我就像是背着石头被架在高空的桥上,没有长进也不敢迈开步子,以至于我无力支撑对未来的期待,我以为我可以坦然接受,直到翻来覆去的夜里无法入睡。好几个手机翻遍了相册,也始终没有找到那张属于自己的25号底片,或许它的一部分已经留在了邯郸,没准在公园里,因为没钱的时候逛的最多,吃完饭总是说要走路消食,有可能去了栋破楼里,因为那间房里的争吵最激烈,可冬天火锅的热气和1988的片头曲最让它心安,不管在哪个角落,希望它和离开的那只猫一样自由。 夏天凌晨的马路和秋天黄色的落叶一年又一年,现在的邯郸比以前更好更热闹,只是相册里的照片依然停在过去,想刻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发现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重新打开自己的能力,自卑埋在心底就像从小就有的黑眼圈一样,客观上看自己几年里也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确实很讨厌这样的状态,所以老外现在问起我为什么选择邯郸,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幸亏这座城市在那时接纳了我的所有,也感谢邯郸给我留下了那么多值得的回忆。 不过我也明白再见是为了再见,所以如果有一天真的离开,沉默不仅仅是无法告别。我想直到哪一天我能撑把伞,能在下雨天依然从容走在路上,才能让我在这座城市扎下更深的根。希望邯郸越来越好,#邯郸 #青春 #生活 #第二故乡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轱辘崖上的血色记忆——冯村1942年的伤痛印记 1942年的盛夏,暑气还未褪去,冯村的空气却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攥得紧绷。8月15日这天,原本该是田间地头忙着收尾农活的寻常日子,一伙日本人的闯入,却将平静的村庄拖进了噩梦。 消息像惊雷般在村里炸开时,村民们来不及多想,只凭着求生的本能四散奔逃。脚步声、呼喊声混着孩童的啼哭,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宁静。有人慌不择路地钻进柴房,有人抱着孩子往村后的沟里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那时的人们,早已对侵略者的残暴有着刻入骨髓的畏惧。 冯村的轱辘崖,本是村民们平日里砍柴、放羊时常经过的地方,崖边的碎石与杂草,都印着熟悉的生活痕迹。可那天,这里却成了5位村民的绝命之地。他们或许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许是为了掩护家人没能及时脱身,最终没能逃过侵略者的魔爪。没有多余的交涉,没有丝毫的怜悯,残暴的日军将屠刀挥向了手无寸铁的无辜者,轱辘崖下的泥土,被鲜血染得暗红,那抹血色,成了冯村人永远无法磨灭的视觉烙印。 逃亡的人群中,有人在慌乱中崴了脚,剧痛瞬间袭来,脚踝扭曲得“脚前朝后”,每动一下都像骨头被生生拉扯。可身后的脚步声与枪声近在咫尺,他不敢停下,只能咬着牙,忍着钻心的疼痛,一瘸一拐地跟着人群往前奔。汗水混着泪水往下淌,疼痛早已麻木,支撑他的,只有“活下去”的执念——那一刻,求生的本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冯村也换了新颜。但轱辘崖依旧矗立在那里,像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守着那段被刻在村民记忆里的伤痛。村里的老人还会偶尔提起1942年的那个夏天,提起轱辘崖下的5位乡亲,提起逃亡时那撕心裂肺的痛。 这段记忆,或许没有被写进厚厚的史书,却深深扎根在冯村的土地上,扎根在一代代村民的心里。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和平从来不是凭空而来,那些被侵略者夺走的生命、留下的伤痛,永远不该被遗忘。轱辘崖下的血色轱辘崖下的血色记忆——冯村1942年的伤痛印记 1942年的盛夏,暑气还未褪去,冯村的空气却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攥得紧绷。8月15日这天,原本该是田间地头忙着收尾农活的寻常日子,一伙日本人的闯入,却将平静的村庄拖进了噩梦。 消息像惊雷般在村里炸开时,村民们来不及多想,只凭着求生的本能四散奔逃。脚步声、呼喊声混着孩童的啼哭,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宁静。有人慌不择路地钻进柴房,有人抱着孩子往村后的山林里跑,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