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荣格|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卡尔·荣格曾说:四十岁才是人生的真正开始,在此之前,你只是在探索。因为前半生,我们是在为别人而活,为外界的定义而活。 个体生命的意义,曾经被成功主义、功绩主义、消费主义所定义。我们为此带上了临时的人格面具,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结。 但是今天,那些曾许诺我们可以获得幸福的东西,都已经破产。 信奉这种价值观的人,生活在临时人格和真实自我的巨大撕裂里,感受不到生命的完整性。 我们因此陷入不安、焦虑与痛苦,这就是常所说的中年危机。 但中年危机,不是一场信念的崩塌,它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召唤。 荣格指出,痛苦是意识觉醒的必要途径。 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组织了这场危机,才促成我们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帮助我们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理解,从而走向另一场新的人生体验。 它让我们真正开始理解,我们每个人的下半生,最重大的课题就是—— 如何安顿好内心,把真实的自己活出来。 02荣格:学会接受自己成全自己 人到中年犹如一觉醒来,孤独的置身一艘船上,看不清可以停靠的彼岸。 此时,我们面临三个选择: 继续睡觉、弃船逃跑,或者握住船舵继续航行。 弃船逃跑,意味着选择麻木彻底躺平摆烂,同时也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继续睡觉,意味着重复同样的心智模式,带着你的业力,在痛苦中无意识的轮回。 而把握船舵,意味着走上觉醒之路,打破枷锁摆脱业力,活出更完整充分的自我。 这也是荣格所说的“个体化”之路。 “个体化”不是摧毁过去的生活,而是重新评估价值观和优先事项、剥离那些不再契合自己的东西、重新建立与内在自我的联结。 通过个体化,你不再为他人的期望而活,而是开始为真实的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不是自私,恰恰是对生命本身最大的尊重。 我们爱伴侣、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清醒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人才能自由地过他们的生活。 过好自己的生活,也不是去塑造那个不存在的“完美的自己”或者“更好的自己”。 而是学会去真实地感受自己,同时接受自己所有的光明与阴影。 荣格说,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你所拒绝的,将控制你;你所接受的,将引导你。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对自我完整性的接纳,而不是试图改变或掩盖自己的某些特质。戴锦华老师曾坦言,“我毕生在学习一件事,接受自己和背负起自己”。经历过重度抑郁后重生的心理咨询师张春,在鲁豫的《岩中花述》中也谈到,她此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成全自己”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2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