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33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教育海4天前
心真空明无私我 何况大千诸人世 虽现大千诸众相 梦幻泡影无迹痕 💝💝💝💝💝💝 空明几净每当下 身心性法随空灵 持心如镜内外照 清宁净觉总光明 💝💝💝💝💝💝 心念知见无从生 好坏对错生死同 心物色空一性圆 一性圆明无相形 💝💝💝💝💝💝 这是一组非常深邃、空灵,充满禅意与智慧光芒的修行诗。它清晰地描绘了从“见地”到“功夫”,最终抵达“果位”的完整心性修行路径。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 全诗分为三节,层层递进: 第一节:证悟本体 — 心性本净,万象皆空 心真空明无私我 何况大千诸人世 虽现大千诸众相 梦幻泡影无迹痕 · 核心释义:开篇直指本源,确认心性的本质是真空妙明、无“我”之私的。既然“我”这个最坚实的错觉都不存在,那么由这颗心所显现的茫茫大千世界、一切人我是非,又何尝真实呢?纵然显现出无穷无尽的众生与景象,也都如同梦幻、泡影一般,了无实质,来去无痕。 · 意境与智慧:这一节奠定了坚实的空性见地,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智慧一脉相承。它并非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穿透现象,洞悉其“无自性”、“依缘而起”的虚幻本质。 第二节:修行功夫 — 安住当下,心如明镜 空明几净每当下 身心性法随空灵 持心如镜内外照 清宁净觉总光明 · 核心释义:在确立了“万法本空”的见地后,这一节转向实际的修行“功夫”。要在每一个当下,让心保持如窗明几净般的空明。让身体、心念、外境、法门都随之融入一种空灵的状态。修行就是持守此心如同明镜,不论向内观照心念,还是向外照见万物,都只是清晰映照,而不染著。在这样的清宁、净觉之中,本自具足的光明便会自然显现。 · 意境与智慧:这是修行的方法论。强调“每当下”体现了禅宗“活在当下”的精髓。“持心如镜”是极高的修行境界,源自《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和禅宗的“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同理。不拒绝、不粘黏,只是觉照。 第三节:圆满果位 — 一念不生,圆融不二 心念知见无从生 好坏对错生死同 心物色空一性圆 一性圆明无相形 · 核心释义:这是修行达到圆满时的境界描绘。妄心歇息,一切分别性的心念和知见都失去了生起的基础。一切二元对立,如好坏、对错,乃至生死,在此境界中都归于平等一如。心与物、色与空这些根本的哲学对立,也在此圆满统一于唯一的心性之中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8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