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邯郸保卫战:战国末年的生死棋局与合纵微光 邯郸保卫战(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是战国后期秦国与赵、楚、魏三国在赵国都城邯郸展开的战略决战,更是秦国东出灭六国进程中首次遭遇的全局性挫败。这场战役的背景,是长平之战的血色余波——公元前260年,赵军45万主力在长平被白起坑杀,赵国国力骤降,秦国挟大胜之势,欲一举吞并这个东方强国。 战役之初,秦国派五大夫王陵率军十万围攻邯郸。此时的赵国,城内存粮匮乏,能战之兵不足五万,看似已到亡国边缘。但绝境之下,赵国上下爆发出惊人的抵抗意志:赵孝成王亲自登城鼓舞士气,平原君赵胜更是散尽万户封邑与家中财物,招募敢死之士三千人;宫中嫔妃、贵族家仆主动加入守城队伍,搬运砖石、救治伤员,连老弱妇孺都在城墙上投掷瓦砾,邯郸城化作一座全民皆兵的堡垒。秦军依仗兵力优势轮番强攻,却在赵军的顽强阻击下屡屡受挫,王陵率军猛攻三个月,不仅未能破城,反而伤亡近半,秦军锐气大减。 秦昭襄王见状,震怒之下换名将王龁为主将,增兵五万,并从河东郡调运粮草,企图以压倒性兵力啃下邯郸这块“硬骨头”。王龁抵达前线后,改变强攻策略,转而挖掘壕沟、修筑壁垒,意图长期围困邯郸,耗尽城内粮草。这一举措让赵国陷入更深的危机:城内粮食逐渐耗尽,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士兵因饥饿和伤病战斗力大幅下降,邯郸城的抵抗意志开始动摇。 关键时刻,平原君赵胜承担起外交求援的重任。他先是挑选二十名门客出使楚国,其中毛遂自告奋勇随行。在楚国朝堂上,楚王因畏惧秦国,对出兵救赵犹豫不决,毛遂手持宝剑上前,以“赵亡则楚危”的利害关系痛陈利弊,最终说服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领八万楚军北上救赵。与此同时,赵国使者也抵达魏国,魏安釐王虽派晋鄙率军十万驰援,却因秦国“敢救赵者,必移兵先伐之”的威胁,命晋鄙驻军邺地观望,不敢前进。 僵局的打破,源于信陵君魏无忌的“窃符救赵”。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妻弟,深知赵国灭亡对魏国的威胁,他在多次劝说魏王无果后,采纳侯赢的计策,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赶赴邺地夺取晋鄙兵权,随后挑选八万精锐魏军,星夜驰援邯郸。公元前257年12月,楚、魏联军抵达邯郸外围,与秦军展开激战。联军士气高昂,楚军在春申君率领下突破秦军西翼防线,魏军则在信陵君指挥下猛攻秦军北营,秦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战国 #历史故事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8: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