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3月前
## 概述 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承的乐种,自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从宫廷传入智化寺,在智化寺传习570余年从未间断,现传至第二十七代传承人。它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至今仍然保留着唐宋遗风,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 ## 历史渊源 ### 起源与宫廷传入 智化寺京音乐相传发源于民间,来自于宫廷。其与智化寺创建人王振紧密相关,王振笃信佛教,曾执掌司礼监,正统十一年(1446),他将明宫廷音乐的工尺谱私移到智化寺内,所以智化寺内艺僧们所演奏的佛教音乐就有了宫廷音乐的色彩。正统皇帝复辟后,把流落民间的智化寺艺僧重又召回,使智化寺音乐逐渐形成了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的独特形式,又称京音乐[2]。 ### 清朝晚期与民国的发展 清朝晚期,智化寺京音乐在东城、南城10余座庙宇中传播和传承,各寺艺僧之间相互交流技艺,共同承接佛事活动。民国年间,京城民间办丧事都会请寺庙的和尚来做佛事,智化寺的艺僧很擅长这种道场。例如1939年大军阀吴佩孚去世后,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隆重佛事,智化寺艺僧和成寿寺艺僧共同承接了这次佛事活动,京音乐是其中一部分[2]。 ## 传承情况 ### 传承谱系 历史上,智化寺京音乐由僧人代代传承,清明康熙年间的容乾和尚是智化寺第十五代艺僧,是智华寺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艺僧。据1953年调查,当时擅长演奏的僧人尚有192人。1990年,智化寺文物保管所邀请25、26代老僧回到智化寺,并吸收河北固安的6名年轻接班人[2]。 #传承文化 #智化寺 #智化寺京音乐 #非遗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7: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2
友友们知道吗?在北京东二环边上,藏着一座“会唱歌”的明代老寺庙——智化寺,它已经安静地站在那里,快600年了! 这里原本是,明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没想到阴差阳错,竟为咱们保住了一段,“活的音乐历史”。当年他把宫廷里的皇家音乐,偷偷带进寺庙,让僧人们代代演奏,这一传,就是27代人,从没断过传承! 这音乐,就叫“京音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想想,几百年前的旋律,现在还能原汁原味地听到,是不是超神奇? 它融合了宫廷的庄重、佛教的空灵,还有民间的烟火气,一听就让人穿越回唐宋元明。 最绝的是,他们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谱”(念“gōng chě pǔ”),乐器也是老物件:九孔管子领奏,笙、笛、云锣、鼓齐上阵,演奏姿势都一丝不苟,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更牛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僧人从藏经阁翻出,一本康熙年间的手抄乐谱,音乐大师杨荫浏拿来一比对,发现现在的演奏,和几百年前几乎一模一样!学术界都惊了:这传承,太纯粹了! 如今,每周三、五、日上午,你都能在智化寺,听到这穿越时空的音乐演奏会。没有花哨的编排,只有最本真的古音缭绕。如果你也想听一听“明朝的声音”,感受一下千年文化的呼吸,那智化寺的京音乐,绝对值得你亲自来听一次!#生活服务热点中心 #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传承 #佛教文化 #佛教圣地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