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办了山姆会员卡,260块一年。 你觉得自己很精明:"买得多就赚回来了!" 我告诉你真相: 山姆就是专门收割你这种"聪明人"的。 为什么山姆的东西那么贵? 因为你配得上这个价格。 1. 先收260会员费,就是在筛选韭菜 普通超市:谁都能进。 山姆:先交260,才配进门。 这260块买的是什么? 买的是"我不是在普通超市购物的普通人"的优越感。 就像私人健身房5000一年。 你以为买的是器材? 不,你买的是和其他穷逼的区隔。 山姆深谙此道: 先收你260,让你产生沉没成本。 "都交钱了,不买点东西不是亏了?" 然后你就开始了自我欺骗之旅。 2. 大包装陷阱:你以为批发便宜,其实单价更贵 山姆的牛肉,2斤装,300块。 你:"这么大包,肯定划算!" 菜市场的牛肉,1斤120块。 你:"菜市场真贵!" 等等,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山姆单价150一斤,菜市场120一斤。 但山姆聪明在哪? 它不标单价,只标总价。 它让你觉得"量大从优"。 其实是"量大从贵"。 就像拼多多的"百亿补贴"。 看着便宜,算算单价,比淘宝还贵。 但你已经被"占便宜"冲昏头了。 3. 你买的不是商品,是中产阶级身份认证 在山姆购物的核心是什么? 拍照,发朋友圈。 "周末去山姆采购~" 配图:超大购物车,堆积如山的进口货。 这是在买东西吗? 这是在表演"我是有品质生活的中产"。 同样是鸡蛋: 菜市场10块一斤——穷人才买。 山姆30块一盒——"有机谷饲"。 鸡吃的是谷还是糠,鸡蛋知道吗? 不知道,但你的朋友圈知道。 4. 进口货迷信:只要是进口的,贵三倍也要买 山姆的精髓:80%都是进口货。 美国牛肉——其实是最便宜的工业化养殖。 澳洲奶粉——其实澳洲人自己都不喝。 日本大米——其实就是东北大米换个包装。 但只要贴上"进口",你就觉得高级。 这就像LV的包: 成本500,卖5万。 为什么?因为它是LV。 山姆的逻辑一模一样: 成本10块的东西,贴个英文标签,卖30。 你还觉得赚了。 5. 试吃陷阱:让你觉得"不买对不起自己" 山姆最毒的招:到处都是试吃。 烤鸡、披萨、蛋糕、水果... 你一圈吃下来,半饱了。 然后你想: "人家让我免费吃了这么多,不买点不好意思。" 这就是互惠心理陷阱。 。。。。。。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