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0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1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上热门 国家发布新规:今年起7种债务直接认定无效,欠债人可分文不还 2025年,国家针对债务纠纷问题出台新规,明确七类债务直接认定无效,欠债人无需偿还。这一政策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打击非法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一、高利贷超标利息 根据新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一年期LPR的4倍,当前约为15.4%。若借款合同约定利率超过此标准,超出部分利息无需偿还。例如,借款10万元,合同约定年利率20%,则只需偿还15.4%的利息,即1.54万元,超出的4600元利息可免除。 二、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三年。若债权人在三年内未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债务人可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拒绝偿还。但需注意,若债务人在三年内曾承认债务或部分还款,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 三、非法机构发放的贷款 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机构发放的贷款无效。例如,无资质的P2P平台、地下钱庄等非法放贷行为,其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四、信息泄露导致的冒名贷款 若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办理贷款,且能证明非本人行为,则无需承担还款责任。受害人应及时报警,并要求金融机构消除不良征信记录。 五、砍头息与虚假合同 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砍头息)或合同中利息条款模糊不清的,债务人仅需按实际到手金额偿还本息。例如,借款5万元实收4万元,则按4万元计算利息。 六、违法活动产生的债务 因赌博、吸毒等违法活动产生的债务,法律不予保护。此类债务本身违反公序良俗,债务人可拒绝偿还。 七、套路贷与欺诈性债务 通过虚假宣传、制造违约陷阱等手段形成的“套路贷”,其全部债务均属无效。例如,借款5万元实收3.5万元,一个月后却要求偿还8万元的,债务人可拒绝还款并报警。 政策意义与风险提示 新规的实施有效遏制了非法借贷行为,保护了公民财产安全。但需注意,合法债务仍需履行还款义务。若遭遇无效债务纠纷,建议及时收集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