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22
恒星4天前
这是吴石将军的小女儿给国防部军法局写的申请信这是吴石将军的小女儿,在父亲就义之后,为领回遗体,给国防部军法局写的申请信。吴石将军被枪决时,当局曾宣称“叛徒户体不予归还”。但是15的吴学成写下了这封言辞恳切的信。“惟念民父已受极刑处分,民以父女恩义深情,难忍遗体任听暴弃,拟恳恩准将民父遗体归民认领殓葬,避免暴骨, 藉慰子心。” 这封信格局气度分寸,展现出将门虎女的勇气与坚韧。第二天军法局就奇迹般批准领取,条件是不能声张、不能办丧事、不能对外说。吴学会冷静坚定地独自领回父亲遗体。她守护骨灰长达半个世纪,直到2002年将骨灰送回北京安葬。 这封信真的震撼人心,不是因为悲情,而是那种骨子里的教养力量与家国气节。十五岁的吴学成没有哭喊,没有乞求,而是用一封格局气度分寸都无可挑剔的信,去面对一个枪决了他父亲的政权。字迹端正如铁,从落款到印章讲究到极致,这哪是一个孩子的信。这分明是一位传承着家国气节的旗帜。 首先,书法的稳重,是家教的底色。看那一笔一画笔试稳健,收放有度,没有丝毫的急躁和情绪。写信的人心若不定,决写出这样的字,那是一种万事有理,世到尽头仍守分寸的气度。二、格式的工整是文化的传承。 称呼正文落款日期精确,排版归正。那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修养。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仍然懂得信有体力,这是文脉未断的证明。三、印章的讲究是性格的写照,盖章不是浮躁的动作,那是确认的仪式。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能以如此平静和坚定的方式完成这封信,说明他早已明白什么叫自制, 那是他父亲留给他的真正遗产。很多人说这封信堪称一件艺术品,但我更想说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格样本。在那个民族最艰难的岁月里,真正的文化人从不是读了多少书,背了多少诗,而是当风雨来袭,他们依然从容笃定。今天在看着封信,不只是感叹那代人的书法好,而是要明白书信之美,从来不止于笔画,更在于品格,父亲吴石将军,以生命守信仰。女儿吴学成,以字句守尊严,这封信写的表面是请为父辈留一点尊严,实际上是为文化留一线火种。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2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5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