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类猿人是最早的人类 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边是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在热带草原与热带雨林的过渡地区生长着稀疏的森林,这为类人猿往食物丰富的热带草原转移提供了良好的过渡条件,草原上丰富的食物吸引了来自森林的类人猿。类人猿直立起来,眼睛位置的高度倍增,基本可以超过草原植被的高度,视野开阔。草原地面平坦,障碍物少,直立的类人猿可以远眺前方,便于在草原上实现快速奔跑。如果不能直立,草原上的植被阻挡视线,视野极其受限,这就不好了。直立带来的开阔的视野,既有利于躲避危险,也有利于寻找食物,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可见,直立起来,开阔视野,是类人猿当时最为核心的进化方向。 几百万年的时间,也许就可以让类人猿直立行走或直立奔跑能力大幅度提高,最终不再趴着行走或奔跑了。直立行走或直立奔跑应该是人类与类人猿的分界线,是人类诞生的核心标志。 草原上虽然视野开阔,食物丰富,但烈日炎炎或气温较高是一个巨大劣势。之前的类人猿之所以不来草原,主要原因就是害怕热。其实,人类在向直立行走方向进化的同时,也开始了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进化趋势,那就是皮肤汗腺的增多,这可以明显提高人体的降温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人类的运动能力,比如提高人类持久的爆发能力。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体温下降方式的进化,但是几乎都不会向增加皮肤汗腺的方向前进。因为通过出汗降温会导致体液盐分的流失,这对于动物来说是极其严重的问题,自然是,这种进化是不被允许的。而人类却可以这样进化,这得益于人类双手的解放和智力的提高,人类通过寻找或发掘盐,并食用,来解决出汗导致的盐分流失问题。当然,人类从热带森林进入草原,也是从素食向肉食的改变,这种改变适应了人类汗腺的增多,肉类中特别是血液中含有较多盐分,这种肉食化,基本可以满足汗腺增多对盐分的需求。此时,人类似乎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分。当时智力并不高的人类完全是无意中利用了这种巧合,而实现了汗腺增多的进化趋势。 汗腺的增多是人类皮肤结构的重大改变,是人类进化历史的大事。大幅度提高了人类的活动能力,特别是提高了人类在炎热地区的生存能力。排汗降温是人类独特的重大生理功能,一直是人类身体强壮的重要保障,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是随着人类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重要的生理进化,并且一直正面地影响着人类。
00:00 / 1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