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重阳节忆慈母》 文/天宇 秋深又至菊香长,独念慈亲泪几行。 往日温馨犹绕梦,茱萸遍处忆萱堂。 **逐句解析** 1. **首句“秋深又至菊香长”** - “秋深”点明时令,暗含光阴流逝之感;“菊香长”既实写重阳赏菊之景,又以菊的高洁象征母亲的品格。一个“又”字勾连起岁岁轮回的时光循环,为下文的回忆埋下伏笔。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意象叠加,营造出清冷而悠远的氛围。 2. **次句“独念慈亲泪几行”** - “独”字凸显孤独处境,与首句的群体性节日活动形成反差;“泪几行”以量化表达强化悲情浓度。此句由景及情,完成从物象到内心的过渡——外在的菊香越是浓郁,内心的孤寂便愈显深刻。 3. **第三句“往日温馨犹绕梦”** - 笔锋转向回忆,用“绕梦”二字将无形思念具象化为萦绕不去的梦境残影。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过往的生活片段突破时空限制,在现实中持续闪现,展现记忆对现实的渗透力。 4. **末句“茱萸遍处忆萱堂”** - “萱堂”代指母亲居室(古有“萱草忘忧”之说),此处借代母亲本人;“茱萸遍处”呼应重阳民俗,却反衬出斯人已逝的空缺。遍地佩戴的驱邪之物无法填补失去至亲的心灵空洞,节日狂欢与个体哀恸在此形成尖锐对比。 **作品立意** 全诗通过今昔对照、物我交融的艺术手法,揭示了生命无常与亲情永恒的辩证关系。表面上描绘的是特定节日的个人感怀,深层则触及人类共通的生存焦虑——如何在时光洪流中锚定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诗人以“菊”“茱萸”等文化符号为媒介,将私人化的丧母之痛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普遍追问,使作品超越个体经验层面,获得普遍的共鸣价值。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