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和父母一说话就暴躁,说明内心有很多创伤 如果你一和家人说话就情绪暴躁,平时在生活中和同事朋友沟通却很有耐心,温和有礼,但一和家人沟通就不知道为什么脾气特别差,几句话还没说完就忍不住想吼人,嘴里全是指责、怼人、反驳。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述情障碍”,意思是:你无法用温和的方式表达真实的情绪,反而只能用愤怒和防御来替代。而这个障碍,最容易出现在——家人之间。因为你从小就被“吼”大的。 你习惯了家人之间没有耐心、没有理解、只有否定、批评和控制。每一次你想表达,换来的都是:“你能不能别废话?”、“这么点事还哭,矫情!”、“你怎么老是搞砸?”于是你慢慢学会了闭嘴、隐忍、积压情绪。等长大了以后,你不自觉地把这种“说话方式”继续传递下去:别人跟你讲理,你下意识地觉得是挑衅;家人问你一句话,你就以为是在质疑你、攻击你。 不是你不想和家人好好说话,是你真的没学过怎么说。你以为那是“态度强硬”,其实是内心的委屈和自我保护。你以为那是“情绪失控”,其实是童年的阴影还没被好好安抚。如果你想改变这种模式,第一步不是强迫自己忍住脾气,而是——去觉察:你现在发的火,真的只是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吗?还是你心里,其实还有很多年、很多年没被说出口的委屈? 请给你自己一次新的选择。你可以说:“我不是不想沟通,但你这样说话,我会觉得难过。”你可以说:“我希望我们能好好说话,而不是互相伤害。”你可以说:“我也在努力,请你给我一点时间。”真正成熟的表达,不是把所有不满藏在心里,更不是靠吼出来、怼出去。而是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对方的话听进去,然后找到一种不破坏关系的方式去沟通。 这可能一开始你会很不习惯,会觉得难为情,会觉得软弱。但请相信:温柔不是妥协,是一种力量;沟通不是服输,是一种能力。家,不该是我们释放情绪的战场。我们也不应该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你小时候学不会的温柔,长大后也有机会重新学会。而当你学会了好好说话,你会发现,家人也在慢慢变得更温柔了。 #情感 #原生家庭 #情感共鸣 #心理学 #个人成长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7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儿子暴力砸墙,女儿安静自残:根源竟是父母控制方式不同! 一个男孩在咨询室暴怒捶墙,满手是血却感觉不到疼。 一个女孩在旁边安静地坐着,用指甲一遍遍划自己的手腕。 他们却说着同一句话:“他们根本不爱我”。😔 这不是巧合。父亲和母亲的控制,会在孩子身上留下完全不同形状的伤痕。 本期视频,为你揭示: ➤ “高压控制”的父爱:如何养出愤怒、攻击、顶撞叛逆的儿子? ➤ “融合控制”的母爱:如何养出抑郁、焦虑、自我伤害的女儿? ➤ 中国特有现象:为何父亲的控制,会让女儿成为“关系攻击”的高手? 如果你也发现: ✅ 爸爸一管,孩子就激烈对抗、摔门砸东西 ✅ 妈妈一管,孩子就沉默退缩、关闭自己 ✅ 夫妻为此互相指责,却不知问题根源 是时候看清“控制”背后的真相了! 🔔 【所有父母紧急行动】 点击关注 → 连续10期,带你从根源解决亲子难题 点赞收藏 → 为你自己标记这个关键发现,别再误解孩子的行为! 评论区扣“爸爸”或“妈妈” → 说说在你家,孩子更抗拒谁的管教方式? 我是心理咨询师胡自建,10年陪伴300+家庭。下期预告:《最伤孩子的家庭:一边紧紧控制,一边撒手不管》 #家庭教育 #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 #亲子沟通#东莞心理咨询@抖音创作灵感 @抖音媒体内容优推官 @抖音 @抖音创作小助手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