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韩城桢州早市就开始热闹起来,先是门口那片空地上,城区周边的村民们便急匆匆跟赶趟儿似的往这儿凑,早市旁边小区的很快摆满了摊位; 往里走,大厅里的热闹也早已炸开了锅,刚进门就被一股香味勾住,左手边的早点摊前,油条在油锅里“滋滋”冒泡,金黄酥脆,隔壁的胡辣汤锅里,辣椒、花椒的香味混着肉汤的醇厚,直往人鼻子里钻,肚子不由得咕咕直叫; 再往里,卖菜的摊位像铺了块五彩的花布,翠绿的芹菜、紫莹莹的茄子、白胖的萝卜,码得整整齐齐,摊主刘姐眼尖,看见熟客张阿姨过来,赶紧招呼:“今儿的韭菜新鲜,包包子正好!”张阿姨捏着韭菜叶看看,又扒拉扒拉旁边的小葱,笑着还价:“便宜点,我多要点,给闺女也带点。”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讨价还价的声儿里,全是热乎气; 肉摊前更是热闹,穿红围裙的师傅挥着大刀,“咚咚咚”地剁着排骨,油星子溅在亮闪闪的案板上,旁边的冰柜里,冻着一排排排骨、肘子,有人掀开盖子挑拣,哈出的白气混着肉香,在空气里慢慢散开。海鲜摊的水“哗哗”流着,玻璃缸里的虾蹦跶着,鲫鱼在水里摆着尾巴,走近就能闻到一股大海的腥鲜气; 水果区的甜香味儿最勾人,桃子红扑扑的,像小姑娘的脸蛋,葡萄一串串挂着,紫的、绿的,颗颗饱满,摊主切了块西瓜摆在盘子里,喊着:“尝尝!刚从地里摘的,沙瓤的!” 生面摊前,压面机“嗡嗡”转着,宽的、细的、带碱的面条,像瀑布似的从机器里涌出来,老板娘很会做生意,第一次买面时就让我有老熟人般的亲切感,干菜调料摊像个小杂货铺,八角、桂皮、香叶堆成小山,红的辣椒、黄的生姜、黑的芝麻,五颜六色摆了一架子; 太阳慢慢爬高,早市的人越来越多。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夫妻,一边挑菜一边逗孩子,有拎着布袋的老人,慢悠悠地转悠,碰见老伙计就停下来唠两句,还有急匆匆的上班族,抓起几个包子、一杯豆浆,边走边吃,脚步里带着赶时间的匆忙,却也透着日子的实在; 大厅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收款播报声,还有个别卖菜摊主的吆喝声,没人嫌这儿吵,讨价还价声、叫卖声、孩子的嬉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热闹闹的生活交响曲。在这里,你能看见最新鲜的菜,闻见最浓的烟火气,感受到最踏实的日子; 等日头升到头顶,早市的热闹慢慢淡了,村民们挑着空筐往回走,摊主们收拾着摊子,空气中还留着油条香、菜果香。但谁都知道,明天天一亮,这里又会准时热闹起来,装着韩城人一天又一天的,烟火人间……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