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打金工作室出海非洲!因当地工资低赛博产业转移应对竞争压力 #游戏打金 #出海 #游戏杂谈 #产业转移 #产业迁移 当年是欧美把工厂搬到中国,如今轮到中国把“代练工厂”搬去非洲。是的,你没看错——最新流行的“赛博三角贸易”已经上线:游戏金币从非洲刷出,中国收订单,玩家在家氪金。这波操作,连经济学教授都要“Ctrl+Alt+惊讶”了。 据报道,越来越多中国代练工作室正把基地开到非洲。理由很朴素:那边人多、工资低、网速也能用,关键还年轻耐肝。一些中国老板直言:“以前请国内代练,月薪得三五千;现在请非洲兄弟,五百搞定。”——这工资水平让他们的显卡都忍不住笑出了风扇声。 在肯尼亚、安哥拉、刚果金等地,一批批本地青年正成为“赛博苦力”。工作内容?不是搬砖,而是“搬金币”。十小时坐班,手指起茧、眼神坚毅,主打一个“以手代锄、以键盘为田”。他们自嘲是“非洲最懂中国手游的男人”,每天与《原神》《魔兽》《王者荣耀》为伍。 这些“代练厂”外表低调——废旧板房里一排排电脑主机嗡嗡作响,电线比蜘蛛网还密。网络靠Starlink卫星支撑,老板在群里发号施令,后台系统实时监控。别说996,这边有“1010”:十小时上线,十分钟吃饭。绩效不达标?“掉线”不止账号,还有工作。 但非洲年轻人却觉得这工作挺香——不用晒太阳,不扛水泥,还能在屏幕里冒险。有小伙说:“比搬货轻松多了,至少怪打我不会疼。”某些工作室甚至设立“月度肝王”称号,奖励一瓶可乐和一张合影,堪称精神激励学的实战典范。 业内人士调侃,这场跨洋代练潮,像极了当年的制造业转移:从欧美到中国,如今从中国到非洲。唯一不同的是,以前出货是鞋子、玩具;现在出货是虚拟装备和金币。要说产业升级,也算数字化的一种吧。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种模式是“赛博黑奴”——高强度、低报酬、无保障。代练行业本就灰色地带,搬去海外更难监管。有人笑称:“这不叫外包,是‘外肝’。”但老板们也有说法:“我们在帮助非洲就业,为地球打通新赛道。”听起来颇有点“跨国扶贫”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兄弟们学得也快。部分人已经掌握中文界面,能熟练使用“打野”“挂机”“上分”等专业术语。未来也许真能出现“非洲陪玩一条龙”,和中国玩家连麦组队,对方一口流利中文:“大哥带飞吗?” 当数字经济席卷全球,从“打铁”到“打怪”,劳动力的迁移始终如影随形。如今的非洲代练厂房里,传来的不是机器轰鸣,而是键盘敲击声。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63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