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1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9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中国道教——远古三皇 中国道教中的远古三皇分别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三皇”通常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1.三皇 燧人氏: “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 2.神农氏: 神农氏一般指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称“地皇”,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3.伏羲氏: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也称“人皇”。燧人氏之子, 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 ),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 由于伏羲是使中华先民从蒙昧步入早期文明的伟大祖先,故被称为全世界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 三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1.燧人氏 燧,是古代一种取火的工具,燧人氏以燧命名,必然与火有关。 燧人氏不仅克服了动物避火的本能,而且开创性的发明了取火的方法。 钻木取火的发明彻底拉开了人类与动物的距离,让人类迈出了通往文明的脚步。燧人氏由此被尊为火祖,燧皇。 2.伏羲氏 时间在火光摇曳中向前推进,人类不断繁衍旺盛,逐渐寻找到更广阔的栖身之地,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伏羲和女娲大概便是最早的夫妻。 相传,他们本是兄妹,上应天命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先民。 那时人们还不懂天地四时,日月斗转的规律,有的只是对自然天威的敬畏。而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法”(一说他是看到一只乌龟的背壳,受到了启发),创造出了大家熟知的八卦。 八卦中蕴含了天地间无穷的变化,之后经周文王推演,衍生出《周易》六十四卦。《周易》又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伏羲也因此被追奉为中华人文的始祖。 3.神农氏 神农氏发现有很多草可以用来治病,有人生病就对症下药,这便是中医的起源。所以神农氏被称作“五谷王、药王”。 燧人氏用火,火对应天上的太阳,所以叫天皇; 伏羲氏纪人事,所以叫人皇; 神农氏种五谷,依地力,所以叫地皇。 #中国道教文化传承 #远古三皇#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小优20303月前
中国历史:《华夏始祖》 在儒家学说里,“三皇五帝”是指燧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禹。前三位是三皇,都是创始神话中的神人,或是史前人类生活方式进迹的象征。后五位是五帝,主要是部落联盟时代的杰出人物。 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起源并逐渐发展。华夏民族又称“炎黄子孙”,我们共同的祖先就是炎、黄二帝。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皇帝大多通过为黄帝设庙祭陵来象征自己的正统地位,黄帝也是中国宗族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史记》中,黄帝是五帝之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讲述了黄帝始姓公孙,后改为姬姓,因为居住轩辕之丘,所以号轩辕氏的史实。 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兴盛的时代,有史料记载:“自燧人氏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网罟(gǔ)、耒(lěi)耜(sì),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shǐ)、文书、图画、律历、算术使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 后来,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被后人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包括一些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人也常自称“炎黄子孙”。 关于黄帝与蚩尤之战,史料中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黄帝在战胜炎帝之后,又擒杀蚩尤巩固帝位,所以黄帝与蚩尤之战也被视为黄炎之战的余波。 第二种说法是赤帝也就是炎帝,遭到蚩尤驱逐后,向黄帝求助,二帝联手在中冀将蚩尤擒杀。 第三种说法是蚩尤起兵进攻黄帝,兵败后被杀。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ī)、貅(xi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皇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与第一种说法相吻合。 周代《逸周书·尝麦解》记载的内容讲述了第二种说法,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关于黄帝的最早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zhúo)鹿之阿(ē),九隅无遗,赤帝大慑(shè)。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第三种说法,见于战国的《山海经·大荒北经》
00:00 / 08: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派大星3天前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炎黄” 。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生平事迹 :炎帝的母亲是少典的妃子任姒,名为女登,传说她在华阳游玩时受到神龙的感应而生下炎帝。据《帝王世纪》记载,炎帝“人身牛首”。他在位期间,教民众农耕技术,发明刀耕火种,创造翻土农具耒、耜等,还制造陶器和炊具。为治病救人,他遍尝百草,总结药物特性后著有《本草》四卷。此外,他还制作五弦琴,以蚕丝为琴弦,桐木为琴身,并据传说作六十四卦象。 • 部落战争 :炎帝部落曾与蚩尤族发生战争,为争夺中原领土,炎帝在涿鹿与黄帝联盟对抗蚩尤族,最终蚩尤族战败。之后,炎帝部落又与黄帝部落为争夺土地和领导权等在阪泉发生战争,最后以炎帝战败结束,炎帝部落纳入黄帝部落之中,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 后世影响 :炎帝因对农业和医药的巨大贡献,被视为农业神和医药神,也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他建立市场,确立“日中为市”的规则,让人民可以交换日常必需物品。其教民制衣,教导民众种植桑麻,并教授用麻桑织布做衣,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关炎帝的神话传说和文化记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医药和农业的重视,增强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炎帝故里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山西上党说”等 。此外,关于炎帝与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在史料与现代研究中也存在一定争议 。#名人大咖 #名人故事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